-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
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的冲突与矛盾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这是一场农耕与游与游牧生活方式的激烈而持久的较量。 通读这一精湛的著述,可以看到,程龙博士的研究范围、视角和方法,已经彻底超越了传统研究领域的限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在当代的发展方向,从这一意义上讲,也代表了这一分支学科在当今的最高水平。虽然亦由堡寨入手,但却更多的着眼于其在屯田、运粮等后勤补给功能的探讨。而且由地理学的角度,结合军事、政治等诸多方面,讨论堡寨的地理位置、外部形态等。 作者简介: 程龙,1976年生,辽宁沈阳人。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试验班学习中文、历史、哲学。199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曾在《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草原与田园
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北方生态敏感带。辽金两代,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方式从以游牧业为主向农业占主要地位转变,针对这一转变分析论证人类活动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在完成一系列颇有创新价值的具体论述中,作者揭示了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垦与环境变迁的互动特征,在学术与应用中部表现了较高的价值。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辽金农业与环境问题研究的成果,文中解决了目前学术界与地方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比如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究竟有多大规模,这样的规模究竟带来哪些环境后果。 -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
-
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
宋代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得到加强,为了能更有效地支配全国各地,中央王朝通过制定祭祀政策对各地民间信仰现象进行干预、指导,加强了正统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的渗透。那么,在中央祭祀政策实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分布于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到底又是如何去“适应”王朝的祭祀政策的呢?民间信仰领域又曾出现过什么样的“洗牌、重组活动”呢?而这其中的主角,即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集团在参与、主导其变化呢?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书将地理范围锁定在浙江地区,利用碑刻资料、地方志中的祠庙志、文集笔记以及民俗学的调查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现象作为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 -
疆域与政区
《疆域与政区》内容简介: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亲自考察全部空间。即使能够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发现特定空间的概貌和特征,所以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在测绘技术还不发达、绘制地图相当困难的古代,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地图的运用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形成“左图右史”的传统。 -
唐代的长安与洛阳(地图篇)
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都城,是唐代文化画卷在其上展开的最主要、最大的场所。因此,了解这两个都市的宫殿、街道、道路、市场、寺庙乃至园林、住宅等等的状态和位置,或者一个街坊中知名的居住者的情况等等,对于具体地了解唐代的人文事实,十分有用。编者根据文献描绘编制了长安城图、六坡图、长安坊里图等47幅和阁本兴庆图、长安南郊图等5幅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