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左传校注-古典名著标准读本(上下册)
《春秋》是经,《左传》只是传,但是唐人《五经正义》之后,《春秋》三传都上升为经了。这里预先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人点校《四书五经》而成白文本的办法,现有了改善。本校注依春秋十二公之次序,以“经某年”、“传某年”为标题,然后以“今注”将《经》文与我们的校注隔开,以“原文”与“今注”将“传”文与我们的校注相区别。因为“经”文都很简短,除了隐公元年(《春秋》第一年)之首为《传》文(所记时事本年之前发生),此下,包括隐公元在内的任何一年《经》文都在同年《传》文之前合部一次推出,不必划分层次,也就不必标在同年《传》文之前合部一次推出,不必划分层次,也不必标出“原文”只用“今注”隔开经文与注释就行了。这样做,既元阮刻本原文无了字增删,又不致混淆《经》《传》,庶几乎于心可安。 好些古代文献,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至于《左氏传》,不少古人说是出于左丘明笔下。对此,我们已经注意到早就有不同的议论,但我们仍然相信上文所述大体上不假。本书古典名著标准读本,岳麓书社出版。 -
老子·庄子·列子
在道教系统中,《列子》和《老子》、《庄子》并称“道家三经”。《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五千言》,内容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方方面面;《庄子》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也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层知识分子中间,更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列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崇尚虚静无为,顺性体道。 -
商君书.韩非子
商鞅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启超把他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阐述其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的《商君书》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 《韩非子》是战国后期著名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所作,主要阐述法家治国之道。 要而言这,韩非之不,乃治儒、道、法于一炉,而中权则以法为治,故其书亦为研究先秦学术者所必读也。其术治、势治学说虽为常人所非议,然不读其书,则于中国之社会必茫茫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至如商、韩之文章,多长篇大论,笔锋犀利,剖析入微,多有警策妙语。实乃我国古代议论文之典范,读之者亦必有助于为文也。 -
白话战国策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代表的多种新版本。书中所选图片资料,遵循忠实于历史的原则。 -
道德经讲解
《道德经讲解》是对《道德经》的讲解,《道德经》又称《老子》,通行本全书共八十一章,约五十千言,分上、下(《道经》与《德经》)两篇。着重“言道德之意,是中国古代道家派的主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