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
该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所记载的许多史事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左传》,叙春秋一代二百五十多年史事,虽仅八万多字,可字外有字,内容极为丰富,也可当科技史、军事史读。春秋初期测冬至常错,其后逐渐正确,可见观测的逐渐进步。同时,也知道十九年七闰月,更是一种进步。《左传》常引《军志》,这是古兵书,如定宣公十二年孙叔敖引《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因主动进攻,使晋军大败。《孙子兵法》十三篇可能是春秋一代兵书的总结。正因为《左传》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所以岳麓书社把它收入《古典名篇普及文库》也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
白话阅微草堂笔记
-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一套湘版图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又说“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对于这套丛书以及它的主编钟叔河所做的工作,钱钟书的评价是:“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找了极有价值而久被湮没的著作,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 丛书主编钟叔河先生,从1956年起,即着手搜集和研究旅行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记述,并于80年代择其尤要者数十种,整理汇编,陆续推出,即为岳麓书社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英译From East To West,Chinese Travellers Before 1911)。《走向世界丛书》专收1840至1911年间中国人到欧美日本通商、留学、出使、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当时出版的第一辑计三十六种,十大巨册。该套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第一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从此以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打破,人们才开始渐渐打开眼界,走向世界。而上世纪80 年代,正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再一次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途,《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
资治通鉴(全四册)
《资治通鉴》(全4册)写成后二年,即元祜元年(1086)十月初四日,在杭州镂板,是书成后的第一次刻板,世称元祜本,或杭州本,这就是《通鉴》祖本。其后,覆刻者不止一家,如果不论其支派,只论其单传,则第一传即为结兴二年(1132)七月初一日绍兴府馀姚县刊板、绍兴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毕工进呈之本。此本是按元祜本翻刻,世称绍兴重刊本。今祖本已不可得,此绍兴重刊本实已为《通鉴》现存最早版本。 -
荀子校注
《荀子校注》讲述荀子倡性恶论,故特别强调后天之学,所谓“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待砻厉然后利”,故其论学甚详,《劝学》、《修身》、《不苟》等篇,每多修身进学之警策。要而言之,荀子之学,出于孔子氏而深广于孔,其中心虽以礼义为治,然其思想之博大,乃集各家思想之大成,决非“儒家”所可包容。其足以取资者,亦非上述所可详尽,读者读之,自可得之也。 -
吕氏春秋.淮南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由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分别组织宾客所写的著作。全书思想杂采百家而庞然无统。但使今人感兴趣的是这两部书积累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资料:大量的神话传说,旧史佚闻,前人遗语,古代的科学知识,以及早已湮灭的家派学说。这两部书的文章,述事简洁,说理晓畅;《淮南子》尤其写的词翰美富,色彩缤纷。《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早在汉时即有注本,今为普及而作白文本。本合订本的底本前者采用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于后者采用刘问典的《淮南鸿烈集解》。本书之标点、分段,《吕氏春秋》沿用陈氏本;《淮南子》则由杨坚先生参考前人圈点进行标点及分段。本书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