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原意研究
《<诗经>原意研究》是对《诗经》诸篇原意的阐释,自2004年在R本出版后,即为学界所瞩目在日本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其主干部分三大章。第一章 是对“风”、“雅”、“颂”的解释作者认为,“颂”是“容”、“蹈”的假借字,原意为舞蹈。“雅”是“夏”的假借字,原意为巫师佩戴巨大假面舞蹈。“雅”诗诸篇均为在周天子、诸侯的宗庙社里由巫师舞蹈的,以模仿仪礼为中心的宗教假面歌舞剧诗。“风”是“凡”的假借字,原意为降神、招神。第二章 主要是对“兴”词的解释。作者认为,兴词本来是从神圣的咒谣、咒语发展而成的,其构思根源在于古代仪礼和宗教习俗。这类兴词所歌咏的咒物所具有的咒力或诅咒行为的意义,也就决定了有关诗作的意义和内容。第三章 主要是对部分诗篇的单独阐释。 -
竹简《五行》篇讲稿
作者对竹简《五行》篇已有成熟的研究,本讲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竹简《五行》篇作者和时代的考订,及对文本的逐章乃至逐字逐句的疏解;第二部分侧重于义理的阐发,从内在性、超越性和政治解读入手,在竹简《五行》篇作者确定为子思的前提下,将《五行》篇与子思的思想放到先秦的思想史领域予以审视,并与《孟子》、《中庸》进行比较,认为《五行》篇的内在性还未达到《孟子》“性善”的观念,超越性也还未达到《中庸》“天命”的观念,但《五行》篇对“德”的超越性面向已经有了明确的肯定,从而为《中庸》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基础。作者并对《五行》篇中的圣智说在子思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做了开拓性的探讨。 陈来,著名哲学史家,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
春秋史
《春秋史(校订本)》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二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显为主,除必不得已处,不引原文。考证部分拟仿崔东壁《考信录》的体例,定名《春秋考信录》(可作为《考信录》的续编看),与正文可分可合。这考证部分的材料已大致搜集完备,正拟着笔,而时局人事都不允许我在短期内完功,只好暂时搁置了。好在正文本是独立成书的,先行出版,亦无不可。 正文中只有第一章有附注,这因第二章以下都另有考证,为免除重复起见,所以从略(考证部分既定名为《春秋考信录》作为崔氏《考信录》的续编,则春秋以上便不必追述,所以只得把这部分的考证附在正文中作注。因本是考证而不是注,故稍嫌繁琐;其用文言文写,也因此故)。我向来主张:凡著通史,每一件大事都应该详其来龙去脉;每一个时代的前后关系,不可割断。为贯彻这个原则,所以《春秋史(校订本)》以春秋的历史为中心,而附带述及太古至西周(愈前愈略)的历史(第一章定名为“西周史略”者,以西周史事较详之故)。我本另撰有“战国史略”一章附正文的最后,因友人杨宽正先生(宽)也正在替齐鲁大学撰写《战国史》,体裁完全和这部《春秋史》相同,可以合成一书,故我把已写成的“战国史略”和附注约二万余言统统删去,以免重复。 《春秋史(校订本)》纪年除最重要的大事外,不用公历纪年,这因战国以前的年代颇不易确实考定,不如仍用中国史上的纪年比较稳妥而易查检原书。好在现在年表一类的书很多,较小的事情读者如想知道人们所假定的公历年月,一查便得,《春秋史(校订本)》尽可免注以省麻烦。至于《春秋史(校订本)》中地名重要而大致可以推定的,均注今地于下;其不甚重要和旧说未安的,大致从略。 正文与考证的内容议论亦有许多不同处,这因正文注重普及,凡一家私见而未能成定论的,除必不得已者外,一概不入。至旧说太嫌不安,必须用新假定者,不在此例。考证中新说较多,因为这本是发表个人的见解的。 -
戰國策(上下)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西汉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东漠高诱会为之作注。流传到北宋,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曾巩作了校补。到了南宋,在会巩校补的基础上,出现了两种新本子: 一种是姚宏的续注本;另一种是的彪的复位次序的新注本。元吴师道在鲍本基础上,又作了补正。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现以姚本为底本,将鲍、吴诸人注文以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起来,整理出版。由千鲍本篇章次序和姚本《据刘向本》有所不同,鲍本的篇章编排系打乱刘向校订的旧有章节安排,以王系事,重新编定章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并了解姚本和鲍本的原来面目,这次出版,增编了《姚本鲍本篇目分合对照表》和《鲍本<战国策>篇目次序表》,以备查检。 -
編戶齊民
《編戶齊民》雖然是一部學術性的專業著作,但具有更寬廣的關懷,作者想告訴我們史籍上姓名不傳的平民百姓都在寫歷史,他們在歷史發展中占據多麼關鍵的地位,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編戶齊民》既綜結古代社會的轉變痕跡,也嘗試對傳統兩千年政治社會的本質,提出解釋,它是古代社會過渡到傳統社會的轉型史,也是傳統政治社會結構的形成史。《編戶齊民》雖然利用制度史的材料,探討的卻是社會史的課題。本書從靜態史料看動態歷史,算不算成功呢?且讓讀者來評斷。 -
《史记·五帝本纪》讲稿
《史记•五帝本纪》是我国传统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第一篇,记述了从黄帝至尧舜时期的远古历史。作者从中国文明起源的角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五帝本纪》进行了深度讲解,系统梳理了有关五帝时代及上古史研究的争论与探索,以启发读者对中华文明起源、上古史研究等问题的思考。20年前,作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由此引发的讨论至今不绝。故本书附录收入作者《走出疑古时代》及相关文章。“后记”中,作者推荐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阅读书目。 作者李学勤,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等。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