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
兰亭为何? 其为名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其为故迹,兴废几度,佳境尤存。 其为风物,形神相因,不即不离。 其为集诗,言意玄远,词约理丰。 其为异文,性灵所钟,悲欣交集。 其为逸事,高绝千古,慕者如云。 其为公案,聚讼纷纭,千年未决。 何为兰亭?欲辨已忘言。 吾谁与归?兰亭羲之也。 本书收入书法、书画鉴定、历史地理、考古、中文、哲学等学科的学者,撰写的从诸多角度解读《兰亭》以至魏晋时代的文章,不仅深入解读了《兰亭序》及王羲之书法,也展现了从竹林七贤到二王的广阔文化天地。 附录部分收入王羲之书迹的所有唐摹本。全为从摹本所在博物馆购买的精品大图,颇具收 藏价值。 -
中国书法史(全7册)
本书是“中国文库”之《中国书法史》,全书系统论述了四项内容:一,探讨书法史与书法艺术的传统为三千年书法史的发展寻找活的灵魂。二,总结、评价古人对书法的理解和阐释,充分利用古代书论,帮助我们复原或接近历史的真实。三,以书体演进的线索系挂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概括说明前期书法史。四,以书家和书法传承系挂作品,证以时代风尚及流变,系统梳理书法史。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本书主要是以研究吴大澂的拓工为主,同时研究同光时期金石学家和拓工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访碑传统及黄易对吴大澂的影响;第二至四部分讨论了吴大澂家庭和交往圈中的传拓风气、吴大澂的拓工、拓工的生存状态、吴大澂的三位擅长传拓的幕友;最后则是作者对拓本的品评语言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些思考。 -
千年书法
《千年书法》拍摄历时两年,片中大量精美绝伦的国宝级名家墨迹的展现也是过去少有的。片中学者的访谈,许多观点独辟蹊径、见解独到。观后使人赏心悦目,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使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在增长对书法艺术发展历史理解的同时,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千年书法》通过从晋到清这段跨度为1500年时间中,每个朝代引领书风的书法大家的介绍,揭示了书法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千年书法》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刘墉等书法大师的介绍,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千年书法》除了介绍他们在书法艺术方面的精湛造诣外,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进行了探索和挖掘。那些名垂千古并被神化的书法大师重新回归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
字里千秋
《字里千秋:古代书法》:1926年,梁启超为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作了一次有关书法的演讲,他说:“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梁启超说的“写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有着实用与艺术的双重性格,在古人那里,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书法是在不可逆转的挥运之中传达书写者的功力和气格,显示书家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同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
硯史箋釋
《砚史》,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所藏砚品之谱录,又名《西园砚史》。高凤翰(一六八三——一七四二),山东胶县人。精于金石书画,高凤翰平生癖好收藏砚石,据说最多时达千余方,且又择其佳品镌刻铭跋,将题署的心爱之砚加以收集,著成《砚史》四卷。全书收砚一百六十五方,所拓砚图一百一十二幅,据说最初是用彩墨拓印,并在模糊处用笔勾勒填补。原书设色以浅淡,并配朱墨、藤黄、赭石等色,钤以朱印,色泽古雅可爱。高凤翰去世后,《砚史》原本为宿迁王相在高氏后人处得,并延请太仓王应绶摹刻上石。王氏去世后,由清吴熙载用枣版摹刻补成,至此,《砚史》一书方得流传。 《砚史》原册原藏于王应绶藏书处——池东书库。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华东,《砚史》原本在变乱中散佚。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于宿迁发现残页十六幅,并发现王应绶所刻原石四十五块,后交南京博物院保存。 《砚史》一书浓缩了高凤翰一生藏砚、制砚、铭砚的艺术成就。本书据王相重摹之原拓本制版,系《砚史》各本中最早并且最为精良的拓本,世所稀见;并由藏书家田涛、书法家崔士箎两位先生合作详加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