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才是战争
●国内第一本由解放军现役军官针对普通读者阐述战争战术基本原 理的开山之作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主任梁沂给予高度评价,欣然作序并隆重推荐 ●南京军区某王牌部队主力师师长极力推荐,并拟定在该部推广学习 ●书稿出版前,已经在普通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追捧,评价该书“没有虚话套话,没有故作高深,处处真知灼见,用平实的语言让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解放军基层军官所掌握的那些战争战术的奥秘” 本书透过全新视角解读战史、战例,诠释战术理论,全书共精选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22个经典战例,以全新角度深入解读长平之战、巨鹿之战、长津湖之战、费卢杰之战,揭示马其顿方阵、德军渗透战术、美军“脱离战术”等战争战术的奥秘,用诙谐流行的语言打开了了解战史、理解战术、学习战争的新窗口。本书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故事精彩纷呈,分析理性深刻。 -
缔造战略
《缔造战略》是多位著名的战略史家“对军政领导人在回应外问挑战时逐渐形成和明确表达战略的方式”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展示。在所有战略研究论著中尤为出类拔萃的是,本书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多种国家实体,或者说以异常广阔的时空视野涉及了近2500年的人类战略经验。本书自1994年问世以来,已成为大战略和战略研究领域主要的新经典之一。 -
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
“决定性会战”一词在西方军事史研究中使用已久,一般指的是此次会战结果对于其战争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所以其意义是纯军事性的。但本书作者依此定义再推而广之,认为决定性会战之意义不仅只是认为某次会战对于某次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而更是认为某次会战对于历史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中,真正能对华夏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会战,则恰好只有十次。作者以战略知识为基础,运用现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选择正确资料,除了对此十次会议的经过详加叙述外,更深入分析每次会战结果对于中国历史演变遛程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让读者对战争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书记叙了中国史上自黄帝以迄清朝的十次重要会战,说明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所产生的作用。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在作述时特别注意以战略知识基础,选择正确资料,了解古文真意,并尽量采用现代西方学者所用的研究方法与名词,以收相互比较之功。 作者在本书中参照了西方军事研究中“决定性会战”一词,且对其定义推而广之,认为决定性会战的意义不只是某次会战对于某次战争具有决定作用,更在于某次战争对于历史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上古到近代的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会战,则只有十次。作者以战略知识为基础,运用现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选择正确资料,除了对此十次会战的经过详加叙述外,更深入分析每次会战结果对于中国历史演变过程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让读者对战争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
历史与战略
《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以中外战史的分析反思为内容,收集论文十六篇,分为“中国篇”、“西方篇”、两部分。“中国篇”自春秋战国时代起,迄辛亥革命止;“西方篇”起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
历史的地理枢纽
本书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我们就以它作为书名。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在1887年1月份宣读,立即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把英国的地理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奠定了今日英国地理学的思想基础。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历史的地理枢纽》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则影响到世界政治。八十年代初,一个美国人把此文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潘恩的《常识》等十六种书并列,称为“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 -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
序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朱利乌斯-克劳狄体系 附庸国和机动军:从奥古斯都到尼禄 一 体系概述 二 附庸国 三 操控附庸 四 军队的战术组织 五 兵力的战略部署 六 结论 第二章 从弗拉维王朝到塞维鲁王朝 “科学”边境与阻绝性防御:从韦斯巴芗到马库斯·奥雷柳斯 一 体系概述 二 边防:战术层面 三 边防:战略层面 四 附庸国体系的衰落 五 军队 六 结论 第三章 纵深防御 三世纪的大危机与新战略 一 体系概述 二 变化着的威胁 三 帝国的新边界 四 墙围市镇与硬点防御 五 边境部队 六 行省部队 七 中央野战军 八 结论 结语 对三种体系的评价 附录 权势和武力:定义和内涵 注释 本书所引著作目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