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字.惜字.習字
42年前,日星鑄字行成立。鑄字機七恰、七恰的節奏聲就此在臺北後站響起,供應臺灣活字印刷廠的需求,文字得以出現在書籍雜誌等各種印刷品上,為人類的知識傳遞貢獻一分心力。這40年間,我們遇到了印刷技術的重大革命——平版印刷與電腦排版的技術逐漸取代了鉛字,也就是所謂的「鉛與火」讓路給「光與電」。活字印刷機、鑄字機開始從工廠裡消失,有些被毀棄,有些被放進博物館裡。我們平日看到的印刷物,雖然依然美麗,卻少了鉛字時代的那種觸感。即使如此,我們的鑄字機還是沒有停止。日星自我期許,即便虧損,只要臺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持續營運,日星就會一同努力,讓鑄字機的火持續燃燒。唯有如此,塑造臺灣文化歷史環節的活版印刷才有可能繼續讓人知道。 . 或許憑著這樣的堅持,日星的微光逐漸吸引許多人注意。民國96年開始,「蘑菇手帖」、「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國際書展邀請設展,讓愛書人瞭解鉛字的歷史;岡部昌生及港千尋來此舉辦工作坊;我們因而知道,日星鑄字行是法國與日本都稱羨的奇蹟。許多設計人參與「活版字體復刻計畫」,為遺失字母的鉛字找回他們的母親,更讓一度失傳的字體,重新問世。過去滿是藍衣檢字工人的廠房,現在換上許多熱情的年輕人;蒙塵多年的鉛字,在你們的撫拭下,發出了光芒。 . 這本《昔字.惜字.習字》記載了臺灣活版印刷發展的歷史,還有近年來的再生過程,也分享了日星鑄字行近半個世紀的回憶;一張張充滿文字之美的照片,也捕捉到了我們保存鉛字的堅持與熱情。 . 書末附有「日星鑄字行初號楷體縮樣稿」,是我們字體普查的成果。這款字體約在民國十年至二○年代間製造,據考其字體為清朝進士書寫,再由專業工匠篆刻後,翻胎製成銅模,是欣賞此臺灣特有繁體中文楷體字的絕佳機會。 . 本書容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協助。 -
我与西藏组画
《我与西藏组画》主要介绍了两次西藏行,相隔四年。头一回时在“文革”终点,《泪水洒满丰收田》与翌年那届全国美展,恐怕是1949年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最后一次集体展示。那年月,我像所有知青画家一样,竭力模仿国内名家堆叠厚颜料方笔触的苏式画法,瞧着宽袍大袖的西藏人,满脑子苏里柯夫或德加切夫。当我在布达拉宫西南侧劳动人民文化馆一问小屋子里瞧着画布,走近退远,自以为是个“苏联”革命画家。第二回去西藏,正当改革开放前夜,不但世道大变,我也见识增长,画画时拼命默诵库尔贝、勒帕日、柯罗、米勒的朴素画面,自以为是个“法国”古典画家。毕业作展出后,我曾在文稿中竭力陈述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画出这些画,多年后我才恍然:所谓西藏组画只是1978年“法国乡村画展”来华展出后的私人效应,而当我在画展中梦游般踯躅不去,中学时代躲在上海阁楼临摹欧洲画片的记忆,倏忽复活了。 -
帶1枝筆去旅行
鉛筆、鋼珠筆、原子筆、簽字筆……只要帶著1枝筆和本子,走到哪畫到哪,讓生活和旅途中處處充滿手繪的驚奇! -
艺术的疗效
《旅行的艺术》、《爱上浪漫》等畅销书作家,“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联手艺术史家约翰•阿姆斯特朗的最新著作《艺术的疗效》,回答了“艺术为什么”的问题。 以150幅经典的绘画、建筑和设计作品,以“爱情”、“自然”、“金钱”和“政治”为章节,以阿兰式的生动、机智,娓娓讲述了艺术如何帮助人们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幸福,从而安然面对人类最终的命运。 《艺术的疗效》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无论对熟知艺术的人或对艺术的初学者来说,本书都将开启一段有趣的阅读之旅。 -
醜的歷史
繼讓全球驚艷的《美的歷史》之後,博學大師安柏托‧艾可寫出「醜」,而且他親自保證,一定比「美」更精采。 每個世紀,哲學家和藝術家都提出「美」的定義,藉他們述作之助,我們能夠建構一部審美觀念史。「醜」則異於是。大多時候,醜被界定為美的相反,但幾乎不曾有誰針對醜寫一部專論,醜淪落為邊緣作品順帶一提的東西。因此,美的歷史可以援引範圍很廣的理論文獻(我們由此推出一個特定時代的品味),醜的歷史則必須在關於人或事物的視覺、文字刻畫裡窮搜資料。不過,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還是有些共同特徵。首先,我們只能假定一般人的品味在某些方面和他們同時代的藝術家相同。設使一位來自外太空的訪客走進一所當代藝術的畫廊,又設使他看見畢卡索畫的女子臉孔,並且聽到其他觀賞者形容其為「美麗」,他可能誤以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這時代的人認為畢卡索畫的那些女子臉孔美麗,秀色可餐。 但是,這位訪客看一場時裝秀或環球小姐選美,目睹那裡讚美其他類型的美,可能就要修正他的見解。很不幸,我們回顧久遠以前的時代,無法做到這一點,無論談美還是談醜,我們都無此參考,因為那些時代留給我們的只有藝術品。 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另外一項共同特徵是,我們討論這兩種價值的故事,勢須局限於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謂原始民族方面,我們有出土藝術品,但我們沒有理論文字來告訴我這些藝術品本來的用意是要引起審美的喜悅、對神聖事物的畏怖,還是歡欣。 -
自由交流
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