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印良品的改革
以實踐「No Brand」精神的無印良品,崛起於1980年,一路走來始終貫徹站在使用者立場來製作商品的堅持,深受消費者的支持與肯定,更被票選為品牌好感度第一名。 然而就在2000年卻面臨業績急速下降的危機,甚至還有人認為無印良品的時代已告終結!令人驚訝的是從2002年至今,無印良品的營收卻再次復甦,獲利甚至開創歷史新高。它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中,除了能一窺無印良品簡約樸實的企業精神外,更能找到許多關於企業改革的啟示! 走出有樂町站,再往東京車站的方向走一小段路,便能看到一塊以暗紅色為底,寫著「無印良品」四個白色大字的招牌。高高的天花板、簡樸的內部裝潢、家用品,以及讓人聯想到自然的背景音樂——走到這裡,你已進入獨特的「無印世界」…… -
MUJI 無印良品
MUJI这个来自日本的品牌,本身却是以“无品牌”这一独创性概念营销全世界,MUJI起源于日文“Mujirushi Ryohin”,其含意为无品牌的商品。希望淡化商品对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希望以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让现代的民众有另一种生活选择。在1980年代之际,日本的经济被全球的经济崩盘拖累,因此当时的消费者希望有便宜却仍拥有好质量的商品,这时木内正夫创立的MUJI所倡导的便宜且高质量的消费选择立刻受到日本当地民众的欢迎,而这样的消费趋势不仅止于日本,全世界开始吹起无印良品的风潮。MUJI的商品以素雅为主,没有多余的色彩,却是最让我们人体舒适的颜色,而如今MUJI更贴近环保与健康的条件,推出了相当多的环保商品,甚至成立了专门店陈列相关商品,与其说MUJI无品牌,还不如说他介绍了一种新的生活哲学,让我们更贴近自然。 这本Muji Book整合了Muji的商品、形象广告与营销相关概念,并邀请了几位为muji做出很大贡献的策划人、设计师来讨论他们对muji品牌的理解,可以说是继MUJI:Brands A to Z之后,最重量级的MUJI终极版著作,也是所有无印良品迷不可或缺的终极收藏。 -
无印良品的人气菜肴
“无印良品”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本书聚集了无印良品旗下餐厅Café & Meal MUJI的人气菜谱,包括27道热料理、26道冷料理和7道甜品饮品,西餐、中餐、日料均有涉猎,营养均衡。 所有菜品以保留和充分发挥食材的“原汁原味”为中心,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都并不复杂,图示和语言描述也很清晰,相信读者不仅能在书中与美食相遇,还能通过亲手制作享受烹饪的简单快乐。 ★“无印良品轻料理”系列食谱书,用自然质朴的生活方式,还原食物本来的意义。 ★菜品均由日本一流料理家研发,营养健康,又特别适合中国人口味、操作简单易上手。 ★日籍华语作家、《四季便当》等便当系列书籍作者吉井忍担任本书特别审校。 ★精细、健康、美感、应季,一餐一饭里,是我们对生活不渝的爱。 -
永续生活
无印良品旗下品牌意迪(IDÉE)带我们探访在洛杉矶和东京生活的16位对家抱有独特理解和审美的人们,他们当中有设计师、陶艺家、餐馆主厨、书店店主、杂货店买手、咖啡师、演员等等。他们的居住空间有的在闹市,有的在远郊,虽然地理位置迥异却都营造出娴静而宜居的氛围,同时又不失主人的个性,有的富有设计感、有的充满生活感。探访这些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家,也是在探访他们自在的生活,探访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探访他们与自然、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这些也都将会给予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灵感的启发。 -
無印良品的四季食谱
本书秉承Café&Meal MUJI“素之食[自然原味]最美味”的原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介绍了64款冷热荤素搭配,营养健康的日本菜。书中详细介绍了每款菜品的食材、调料、烹饪方法,细致讲解了多种酱汁的做法,使我们无论在何地,只要利用当季的新鲜食材,就能做出地道美味。除了关注菜品的烹制方法,Café&Meal MUJI还非常注重食材的来源,关注人和食物、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通过美食创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和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间。 -
家-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MUJI首次推出「家 如何打造舒適的家」書籍中文版,提倡進化式空間編輯概念,台灣則是海外MUJI首次推出翻譯版本的國家,從一個人的生活到大家庭式的互動,空間都依生活主角的不同而產生變化,而隨著宅經濟在全球蔓延的熱潮,MUJI引領現代人重新思考「家」的定義,與生活應有的型態,為生活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 「家 如何打造舒適的家」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企劃,並集結杉本貴志、深澤直人等編輯委員的創意,結合橫跨建築、室內設計、藝術、照明、庭園設計等領域中,有關美學、空間與設計的專家,以打造舒適的家為思考原點,找出家中的五大重點要素-餐桌、電視、光線、庭園、浴室,深入淺出的帶領大家從生活習慣與居家動線出發,找尋自己跟家的連結,依家中成員的結構與生活環境的變化,打造專屬的居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