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道建築散步
「我相信斗篷、貓頭鷹、鐵道以及蒸汽火車頭,都是具有魔法的神奇事物。哈利波特便是到第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搭十一點的火車,才到得了魔法學校......」如果你不相信鐵道具有魔法,看完本書就會相信了。本書精彩介紹日本、歐洲等地極具特色的火車、電車,以及鐵道沿途代表性建築;每一條鐵道、每一個車站、每一種火車,都有令你驚豔之處,都能為你的世界開啟一道通往夢想的窗。 作者本身是位建築學者,又酷愛旅行和攝影,因此在這本以「鐵道」旅遊為主題的書中,時時可見傑出建築、設計的精彩解說和圖片,以及令人驚豔的藝術美。 北海道極具科幻味的先進列車「特級北斗」、長崎如賓士房車般豪華的「海鷗號」、滑鐵盧車站令人目眩神迷的月台頂棚、倫敦有著玻璃天窗的朱庇利地鐵......,每一站都有令人欣喜的邂逅。同時,作者偶而會將該景點有關的電影、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帶入,閱讀的視覺和想像空間都十分豐富。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散步文學」寫作。 ◎tone是一個以「大眾的藝術書」為主旨的新書系。以感性取代理性、以美感經驗取代知識傳遞。有作者的直觀感受和看法,是輕鬆的、有人味的。藝術並非存在於博物館的殿堂上,而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
日式建築的形式
春暖花開、綠油夏日、秋夜賞月和冬雪靄靄,日本的四季變幻之美,可謂是上天的最佳贈禮。 白浪滔滔的海洋、堅毅屹立的高山,還有寬廣平野之綠地,雖然只是一塊狹長形的土地,卻被如此多樣不同的地理環境所包圍。 由於豐厚自然環境的福被,也獲得了「木材」此種建築材料,包括檜木、杉木、櫸樹和松樹等。同時,日本建築型式也由此而生。 受到四季的恩惠,歷史先祖們也從多樣的氣候與風土之中,摸索、探尋出最適合生活的方式。居住於日本的人們,開始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建築構造。像寺院神社、居住房屋、諸侯城堡、或文化茶室等等,基於愛惜木材的心情、挑戰木材極緻,和深入了解木材後,再讓這個空間成型。當然,可運用的材料,除了木頭之外,還包括了土、石、鐵、紙、琉璃等。 創造者就是這些工匠。木匠、伐木工、水泥匠和鑄造工等等。經由這每一雙專業的手,一路開創而出日本的建築史。 建築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說,就是跟隨著人類的腳步逐漸生成。在這麼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各式各樣的建築也應運而生。本書以圖說的方式,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這些美麗的日本建築的歷史。因而企畫編輯出這一系列的作品。 本書中,我們將經由長遠、多樣發展後的日本建築歷史,區分為四個主題來介紹:祭祀(神與佛的空間)、居住(住宅和都市)、戰事(城堡和城區)、游藝(數寄屋的空間)。這四種建築看似不同,且各自推演出各樣多變的發展,但他們卻是同出於一源的。同時,也在互相影響之下,激盪出更新的創意與構思。 書中插圖的說明,則以線條圖為主軸。雖稱不上是展現怡人風景的畫作,不過這也是為了正確表達出建築上的圖法,而設計出的統一風格的表現畫法。 -
朗讀違章
都市夾縫空間中的人情與氣息-- 當代亞洲都市裡的隱匿秩序,來自日常最自然需求的紋理 「違章建築」是從都市夾縫中長出來的庶民生活體現,它是人民的建築,勾勒出底層常民真實生活的紋理;它也是與人民站在一起的一百種方式,是從人的身體與生活出發的延伸。它是非法的小革命,是暫時的、游擊式的,卻萌生處處從不曾休止。它是都市底層生命力的成就具型。 由阮慶岳策展、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的「朗讀違章:王澍×謝英俊建築展」,由王澍、謝英俊兩位建築師分別在城中藝術區的屋頂與後巷,以可快速拆卸組裝的木構與利用常見的鋼管鷹架,各設計了〈亦方亦圓〉、〈後巷桃花源〉兩個作品。這兩個作品在時間縱深上延續了兩位建築師持續以來的設計哲學,在空間的幅度上也不只呼應台北、台灣城市的違章現象,也呼應了隱藏在亞洲都市中的生活秩序。 本書不只收錄展覽紀錄,而是從展覽作為核心出發,耙梳兩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與哲學,並邀請Marco Casangrade、褚瑞基、顏忠賢、巫祈麟、吳介禎等五位建築師與建築評論人與作品對話,試圖在展覽結束之後,透過書籍的形式持續激盪出從「違章」出發的能量,在這本書中,我們從朗讀違章做為起點,進而閱讀違章,閱讀一種自下而上的空間生產∕伸展哲學。 因此書中另以小冊收錄由建築師王澍在中國美術學院的研究生汪凝、李墨針對台北違章的進行空間、物質性及環境關係等三個層面做成「違章三法」分類研究,為閱讀都市中的違章提供了清晰的理路取徑。 兩位參展建築師 台灣建築師謝英俊,2011年甫獲頒以人道主義關懷著稱的美國Curry Stone設計獎。從台灣九二一震災開始投入災區家屋重建,參與包含中國大陸四川大地震、台灣八八水災等,長期致力於自然災後的重建工作。相比於蓋豪宅,他關心的始終是「70%人類的居所問題」。 中國建築師王澍,曾獲2010年度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展作品〈衰朽的穹隆〉獲特別榮譽獎。他將工作室取名為「業餘工作室」,認為「建築設計只應該是一種業餘活動,生活永遠比設計更加重要」。 -
日本古城建築圖典
三百八十張照片、一百六十張重現古城建築結構的分析圖,告訴你為什麼城牆外面要築壕溝、古時候是怎麼把把石牆堆砌起來的、天守是什麼、城門有哪些種類、城與外圍、武家、民家建築的位置關係……。從古城牆的建築史就可以了解日本的建築工法、文化與歷史,最豐富的知識讓你對古城耳目一新。 -
聚落的100則啟示
★日本都市建築三大建築家 原廣司 首本中文版個人著作 「歷史沒那麼簡單」,我們永遠可以在聚落中找到新的智慧,誕生新的見解與辭彙。 「聚落聲音的翻譯者」日本建築大師原廣司 獨創的空間設計論 1970年代,現代建築告一段落。在應該提出下一步的新建築主張時,建築家開始思考︰也許可以引用歷史的範例。 先鋒者選擇最艱難的道路,原廣司帶著他的建築團隊,深入世界各角落的聚落,希望憑藉聚落的力量,找出解答。他以26年的時光,淬煉出100則聚落啟示:建築學、空間學、哲學、美學、幾何學、天體運行……人類總是試圖用知性來解讀歷史積攢的智慧,「但真正發言的,是聚落本身。」 建於嚴苛自然中的聚落、具戲劇性空間效果的聚落、一沙一世界的聚落、永遠等待新解釋的聚落……原廣司試圖拼湊出建築的過去與未來的藍圖,思考通行於萬物的空間哲理。 他說︰「世界,便是人類對自然的解釋。」「研究,是所有設計者的設計手段與資料的來源。」 我們看到一位叩問歷史,思考各種建築可能性的建築家。原廣司的精神不僅影響了隈研吾、山本理顯、小(山鳥)一浩等眾多出身「原研究室」的新一代建築大師,也讓關於聚落的文字跨出聚落,超越了建築範疇,啟發了小說,也影響了時代。 「世界的聚落調查」至今約有40年,仍以無數種變形形貌刺激著人類的想像力。 共同幻想創造了所有聚落與都市〈共同幻想〉 神聖與庸俗、私有與公有、新生與古老……必須掌握空間的各種傾向!〈各種傾向〉 牆是爭執的原因,也是逃離爭執的手段。由此可知,牆反映了自然。〈牆〉 屋頂,整治了所有混亂。〈屋頂〉 天空賦予建築無窮變化,有時則相反,建築賦予天空不同的形貌。〈天空〉 宏大的構想有賴於雄偉的裝置。雄偉的裝置則有賴於微小的細節。空有構想而無細節,就只是乏味的聚落。〈宏大的構想〉 由遠處望,要融入周圍環境;從近處看,要特立出眾。〈由遠,由近〉 「年輕時,我曾經提問:『建築能做些什麼?』只要是建築家,就必須帶著作品,對此提出答案。希望本書能夠憑借聚落的力量,成為解答之一。」 本書特色 1987年,原廣司首次發表「聚落給空間設計的100則啟示」,刊載於《建築文化》雜誌。 隔年,東大同窗、小說家大江健三郎依其中20則「啟示」寫成了《為了新的文學》,NHK電視台亦以此內容製作了系列節目。 建築家原廣司的「聚落的啟示」在日本掀起熱烈討論。 -
不只中國木建築
作者涉獵中外書籍,用新穎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建築藝術,並對中、西方藝術、文化和哲學作出比較,述說建築背後的各種典故和小故事,增進讀者對建築藝術的興趣和認識的深度。本書 版面設計別緻,逾500幅圖片與內容文字相結合,敘述風格輕鬆活潑,讀來一氣呵成。 裝幀簡單而美觀,曾獲2000年香港印刷大賽「封面設計優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