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與影:路康的建築設計思考
◆六○年代迄今,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影響安藤忠雄,改變世界美學的建築大師 ◆藝術家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中的哲學家」 ◆1968年經典講稿,在台首度出版 ◆8個雋永提問,看建築詩人如何應答 ◆在經典文字中,發現建築思考之道 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1968年經典講稿,首度在台出版 跨越時空,回到建築的原點。 人活著就是為了表達… 表達恨…表達愛… 表達正直與能力…所有無形的東西。──Louis I. Kahn 路康是一九六○年以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與建築教育家。他的理論和作品,影響無數建築師,包括:安藤忠雄、Norman Foster、Michael Graves等人,也改變了80-90年代的世界建築美學。他與萊特被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兩大建築名家,向以哲學思考聞名於世,是藝術家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哲學家」,聆聽他的講學,他更像是一位詩人,對建築懷抱虔誠之心的神職人員,守護著建築崇高的精神,為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注入豐厚的人文關懷。 本書是他生前最經典的文字。他於創作高峰期的1968年,受邀至萊斯大學講學。從光與影,藝術與創造,今日建築的最大缺失到如何思考一間修道院的建築設計,科學家與藝術家的分野到建築師學習的三大面向,是對建築空間、建築教育最深刻、精闢的思考。他擅於啟發學生,於書中不斷提問,學校是什麼?圖書館是什麼?街道是什麼?場所是什麼?藉由不斷質疑,使設計觀念回歸問題本質,並透過「預測未來建築」、「如何思考問題」等8個雋永提問,帶領讀者發現建築設計的思考之道。 大師開講 Q&A Q:未來建築的面貌? A:你無法預測未來,因為未來是隨著情勢改變的。 Q:如何思考問題? A:認真尋找事物的本質。 Q:學習的靈感來自何處? A:來自我們的生存之道,感知我們是如何被創造的。 Q:什麼是建築? A:建築是人性化的祈禱所,或人性化的家,必須忠於它們的本質。 Q:造形和設計間的關係? A:形只是一種本質和一種特性。 Q:建築師的天職? A:為建築物賦予本質,每棟建築物都必須為人類的某一項機制服務。 Q:對建築教育的期許? A:要教導人,人是置身在哲學的領域,信仰的領域,其他藝術的領域。 Q: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建築教育家? A:老師不只是知道事情的人,還要能夠感受事物,可以靠了解一片草葉而通曉整個宇宙法則。 -
上下的美學
動線的美學 與 空間的詩學 一本最有趣的樓梯書,讓生活空間更美好的9個建築法則 ◎爬樓梯.畫樓梯.認識樓梯.設計樓梯…… .輕鬆閱讀樓梯的類型和知識,完整掌握樓梯的門道 .剖析五大建築名作樓梯設計,盡現樓梯的哲思和無限魅力 .超過300張精繪插圖精準呈現空間結構,樓梯平面圖和斷面圖一目瞭然 .特色印製頁面step by step精闢解說樓梯製圖,難題簡單完成 .收錄學生作業範例標註容易誤解的重點,獨一無二的樓梯專業解說書 .嶄新思考,更有效地靈活運用樓梯設計表現方法 .一覽讓人啼笑皆非的錯誤樓梯,賞析令人驚歎不已的創意樓梯 .精采生動的有趣描繪,感受樓梯這個要角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面貌 .體驗樓梯賦予空間的多樣表情,演繹空間美學 ◎建築 在樓梯上,風景 也在樓梯上。 .吉村順三在樓梯上……爬上裝設的梯子後抵達屋頂露台,享受如自由林鳥的氛圍 .宮脇檀在樓梯上……扶手如向上伸展的白色箭頭,彷彿樓梯就是空間的主角 .安藤忠雄在樓梯上……連屋頂都摘掉了,樓梯沒有扶手何須驚奇 .柯比意在樓梯上……樓梯仿如盤旋而上的漩渦,已無上下空間之別 .東孝光在樓梯上……塔狀層疊的樓房,連結上下空間的是多角形螺旋梯 .卡爾維諾在樓梯上……在看不見的城市裡,每座樓梯有著另一座與之反向的樓梯 .羅蘭巴特在樓梯上……在艾菲爾鐵塔上,爬樓梯的人可見細節放大之景 .普魯斯特在樓梯上……在斯萬家那邊,踏上不免悵然若失的樓梯 .村上春樹在樓梯上……不管是哪裡,形成迴旋空間的樓梯顯露著存在感 .巴拉舍在樓梯上……在空間詩學間,清晨微光中愛上了那樓梯 ◎讓生活空間更美好,就從樓梯開始! 樓梯常暗喻為人生,在各種戲劇和電影裡登場。其中有「步步高升」的成功故事,反之也有「瞬間跌落」的落魄故事,樓梯在小說或現實生活裡都是個戲劇性的存在。存在於住家中的樓梯,若僅是設計為上下升降的空間,實在有些可惜。上下樓梯是需要耗費勞力的,必須設計成舒適又賞心悅目的空間。卓越傑出的住家或建築中,樓梯一定有完善的設計。柯比意著名的薩伏瓦別墅,有著流麗線條的樓梯及和緩斜坡。還有萊特的落水山莊,樓梯彷彿順水而下、懸浮於半空。 樓梯不僅是連結上下樓層的裝置。上樓時,下樓時,或是仰望上方樓層時,人的視線會移動。如此一來,空間看起來更具震撼力,或是更具狹隘壓迫感,或是更具開放感,樓梯賦予空間各式各樣的表情,也是演繹空間的重要設計。 本書以大量精繪插圖呈現建築空間的平面圖、斷面圖,製作模型,用簡潔易讀的筆法介紹各式各樣的樓梯類型和設計方式,感受樓梯賦予空間變化的實例。我們可以在輕鬆的閱讀中,體驗樓梯形塑的生活美學;而建築科系和設計科系的學生及專業人士,也能從嶄新的角度思考樓梯設計,讓空間產生不同的風貌。 -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介绍了有关古建筑的工程做法和古建筑维修中的传统做法,介绍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着重总结老一代古建筑修缮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内容包括木、瓦、石、油漆、彩画、搭材等六大作的修缮技术和传统作法,并对若干新材料、新工艺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
城市
古羅馬人是城市規劃藝術的大師,至今歐洲許多城市仍深受古羅馬城市規劃理念的影響。 大衛‧麥考利數度造訪歐洲,做了許多精心研究,在本書中創造出一座虛構的城市維伯尼亞,描述城市自規劃、興建到成長的歷程,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兩千年前古羅馬人的生活。 本書敘述了古羅馬人當年在動工之前,如何依城市的人口和規模,預留充分的空間,興建房屋、商店以及廣場、神廟、公共浴室、廁所和露天競技場等公共空間;如何設計街道、人行道、供水和排水系統、娛樂中心等設施,為城市居民在生活上提供最大的便利。 作者筆下的維伯尼亞,呈現出一個真正成功的城市所賴以發展的城市規劃。閱讀本書時,不禁讓人不時與當代城市所面臨的問題相互對照比較。如今的城市比過去更需要妥善的規劃,回顧古羅馬城市興建時,所面對的種種挑戰與使用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我們以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待現在的城市。 本書特色 ◎沒有人比大衛‧麥考利更了解古建築,更能輕鬆地讓古羅馬城市活生生再現。他花許多心力蒐集、研究資料,然後將歷史的片段拼合起來,還原成完整的畫面,並用純熟的畫藝生動地表達出來。《城市》這本書將古羅馬建築的相關知識編織成活生生的歷史故事,讓喜愛古代建築藝術的人以及活歷史的人愛不釋手。 ◎對於保有赤子般好奇心卻沒有時間閱讀相關學術書的成人讀者來說,大衛‧麥考利的《城市》一書是了解城市、建築、古羅馬文化等相關知識的最佳入門書。而對於大多數天生好奇的兒童來說,想知道城市是怎麼形成、為何會如此運作以及是誰建造的,《城市》一書就有述說這些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將大大開啟讀者的想像力。 ◎本書將提升讀者欣賞古羅馬文明的鑑賞能力,讓讀者可以輕鬆而完整地了解數千年前在羅馬古城裡的實際生活。一般旅遊指南只告訴讀者如何找到該遺址以及建築物的樣子;本書則幫助讀者明瞭在這些地方的生活實況,以及讀者可能錯過或心生迷惑的細節,因此也可作為學校在教羅馬帝國時代歷史的參考讀物。 大衛‧麥考利的作品充滿娛樂性、教育性和文學性。本書內容非常淺白,但精細複雜的鋼筆畫卻十分吸引人。儘管沒有彩色的圖畫或照片,但大衛‧麥考利以異常清晰的黑白線條畫,配合文字及剖面圖等,一一說明羅馬城的建造過程,表現出古羅馬工程天才是如何營造出一個非常「現代」的生活空間,並與讀者分享古羅馬人在建城時所遭遇的問題、挑戰與成功的喜悅。 這本書解釋了早期城市是如何從選擇地點,一步步建造及組織起來成複雜的城市。讀者若能深刻體會祖先的智慧與遠見,將降低現代人的文化傲慢,並反省我們自身所居住的城市環境是否真的比過去更進步、更適宜人居。 -
消失的建筑
《消失的建筑:穿越时空的世界建筑朝圣之旅》内容简介为:图坦卡蒙陵墓:早夭的法老与千古阴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墓壁画中还画有12只猴子,它们象征着夜间的12个小时。古埃及人相信,猴子对冷热变化非常敏感。夜间温度下降时,它们颤抖不止,焦急地等待黎明太阳升起时驱除寒冷。而一旦太阳在东方出现,这些猴子便惊叫不已,好像太阳给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在古代埃及,猴子成了预示太阳升起的动物,而在埃及人的来世观里,太阳在东方升起意味着他完成了起死回生的阴间历程。 哈德良别墅:一个皇帝的小世界 哈德良对建筑有浓厚的兴趣。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图拉真皇帝与著名建筑师阿波罗多格斯正在讨论一个建设方案,哈德良在旁边插话,却受到了阿波罗多格斯的嘲笑。他说:“你还是去摆弄你的大冬瓜去吧!对我们所谈的问题你是个门外汉。”阿波罗多格斯所说的大冬瓜就是哈德良偏爱的圆顶结构。 巴米扬石窟寺院:文明冲突的牺牲品 2001年。按照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的指令:塔利班风化与操行部部长将全权负责摧毁阿富汗全境佛像以及所有与佛文化有关的行动。他们要摧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喀布尔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里所有馆藏的价值连城的千年佛像,以及刻在巴米扬悬崖上的世界最高和第二高的立式石雕佛像! -
匠学七说
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大于器物,早于典册,久于金石。从建筑入手,研究人类文化,本当顺理成章。目前,不论中外,说起“建筑文化”一词总显陌生,但无妨中国自我作古。中国建筑文化融合得如此紧密,如此悠久,如此普遍,以致人们完全不感觉其存在。所谓“行之而不著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本书将建筑与传统文化,都为《匠学七说》,务在发前人之所未发,唯陈言之务去。本书将建筑与传统文化,都为《匠学七说》,务在发前人之所未发,唯陈言之务去。每念筚路蓝缕,自必仰止往哲;至于宏文大论,但能期之来贤。容我亡冀千虑一得,多言或中,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