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外交史
10至13世纪,辽、金、蒙古相继兴起并入侵中原,与宋形成势力均衡的局面,外交遂成为两宋维系政权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两宋与周边政权举行过无数次谈判,订立了许多条约,使节交聘之多,外交往来之频繁,历史罕见。《宋代外交史》全面梳理了两宋对辽、金、蒙古开展外交的历史,详细叙述了澶渊之盟、绍兴和议等重要条约订立的博弈过程,细致展示了两宋弹性运用“和、战、守”三策,与强大外敌达成和平相处状态的生存智慧,以及联金灭辽、联蒙灭金导致覆亡的历史悲剧。
有别于“屈辱求和”的悲情化历史解读,陶晋生以卓越的史识、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宋代的对外交往关系,提出宋与辽、金、蒙古之间基本上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颠覆性的观点。以前被视为城下之盟的《澶渊誓书》,在陶晋生看来,是宋朝统治者出于务实和理性的考虑,以弹性外交与强敌达成的适度的“包容之道”。
宋代的外交承继唐五代以来的制度而又有许多新的创举。作者花费较多笔墨介绍了宋代外交的各种细节,如外交机构的设立、外交礼仪与使节交聘的规范、宋辽互贺新年和皇帝生日的流程、宋辽处理划界等外交纠纷的经过。客观、生动的叙述改变了我们对宋代外交“屈辱求和”的刻板印象,从而对两宋与其他政权的互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外交成败影响政权存亡。宋辽达成的“澶渊模式”维持了长达120年的和平,宋代的两次外交失误——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则直接导致了北宋和南宋的覆亡。宋代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后人反思。
-
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
The Israel Lobby,” by John J. Mearsheimer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Stephen M. Walt of Harvard’s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w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rticles in recent memory.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in March 2006, it provoked both howls of outrage and cheers of gratitude for challenging what had been a taboo issue in America: the impact of the Israel lobby on U.S. foreign policy. Now in a work of major importance, Mearsheimer and Walt deepen and expand their argument and confron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ebanon and Iran. They describe the remarkable level of material and diplomatic suppor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s to Israel and argues that this support cannot be fully explained on either strategic or moral grounds. This exceptional relationship is due largely to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a loose coalition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actively work to shape U.S. foreign policy in a pro-Israel direction. Mearsheimer and Walt provocatively contend that the lobby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America’s posture throughout the Middle East—in Iraq, Iran, Lebanon, and toward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and the policies it has encouraged are in neither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 nor Israel’s long-term interest. The lobby’s influence also affects America’s relationship with important allies and increases dangers that all states face from global jihadist terror. Writing in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Michael Massing declared, “Not since Foreign Affairs magazine published Samuel Huntington’s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n 1993 has an academic essay detonated with such for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 is certain to widen the debate and to be one of the most talked-about books of the year. -
新中国外交思想
本书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绪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关于战争、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从结盟到不结盟等十一章内容。 -
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
《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新德国问题)探索》围绕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后出现的“新德国问题”,对统一德国在变化了的国际关系中外交政策的连续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原则和操作两个层次、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内政和外交两个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观点和看法,譬如关于“德国外交政策‘政党化’的改变与‘连续性’的坚持并行不悖”的问题,关于“德国奉行的是具有‘文明国家’内核的‘贸易国家’外交政策”的问题以及”德国既是‘迟到的民族国家’,同时又是‘超前的民族国家’”的问题,等等。《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新德国问题)探索》涉及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以后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社会结构、政治文化、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对于从事德国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外交学
本书深受国际政治学科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的欢迎。由于它的学术性、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被不少高校所使用,成为国内使用率最高、发行量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
大国的博弈
1919年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正在这里召开,和谈者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要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法国总理克雷蒙梭成了和会的“三巨头”。在这里各国政要互做交易、制订条约,创建新国家和组织,甚至一起吃饭,一起去剧院看戏,他们一起上演了近代世界发燕尾服的悲喜剧。从1月到6月的半年中,巴黎一跃成为世界政府,上诉法庭和国会,同时也是人们恐惧和希望的所在。 这是非同寻常的180天,大国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博弈,它们终结那些破产的帝国,同时创造着全新的国家。书中为我们塑造了和谈者们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的个性、理想与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将俄国赶出局,孤立中国,又驳回了阿拉伯人的主张。同时他们还艰难地为犹太人家园等问题而努力。然而和谈者们无奈地失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没能阻止另一场战争的爆发。 大国政要们试图公正无私,但是他们的目标——让战败国在不被摧毁的前提下进行赔款,满足不可能的民族主义梦想,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蔓延,同时创建一个在民主与理性基础上的世界新秩序——这一切单靠外交绝对无法实现。他们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制造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本书犹如一部电影,再现了大国政要们极富戏剧色彩的个性和曲折回环的利益之争,因此又深具娱乐性。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光十色的景色,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世界初诞时的草图。 本书是了解当代世界形成和世界新秩序发展历程的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