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做田野调查
《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作者来自世界各地,并且拥有着各不相同的学术背景,如,政治学、人类学、历史与文化、经济学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自己在中国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探讨了一般的理论问题,并且对于后来者给予了许多实际的建议。尽管《在中国做田野调查》并不针对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但是,却能对处理田野工作中常见的棘手问题给以有益的帮助。 -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作者当年文化人类学的授课讲义,通俗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定义、对象、分科、目的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及学派,特别是具体论述了原始物质文化、原始社会组织、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及原始语言文字等,在目前我国人类学著作还不多的情况下,对了解和研究文化人类学及原始人生活状况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人观、意义与社会
-
否定的逻辑
中国乡村是一个正在发生着社会转型的场所。与此同时,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目光似乎都在瞬间投向了这个特别的场所,每一位研究者都希望能够从这种注视中找寻到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轨迹,以此来形成与西方现代社会转型的比较。作者撰写的这些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文章差不多就是在这样的时间跨度里,也就是从1995年到2005年这10年的跨度里写成的。 作者认为中国乡村所发生的改变终究是一种变化而非转型,这一系列的转变,是一个转变跟着一个转变的社会演进。面对这样一种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作者无法再认同对于中国乡村社会单向度的社会结构的分析,认为不能把眼光凝固在《乡土中国》所提出来的“差序格局”的结构性分析那里,还要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究竟是哪些要素已经无法支撑既有的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的运行。作者看来,这里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作为行动者的个体本身,在这一点上,社会心理学家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但是由于结构分析范式的强大影响力,我们无法轻易地把研究者的目光吸引到作为个体的人的身上来。不过,这样的情况确实已经发生了转变,特别是认知心理学逐渐被人类学所接受以后,研究者开始越来越多地把分析的视角落在了个人的认知上,在这些学者看来,根本是能够把外在世界与个人头脑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认知活动在影响着外面世界的转变的方式。 -
闽西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
《闽西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对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庵坝又称合溪口,是闽西宁化县石壁镇南田村所辖九个自然村之一。九个自然村以前是九个生产队,现在不再称队而改称组,庵坝是其中的第七组。庵坝是个“年轻”的村落,1949年第一批居民才从南山下移住于此,以后逐渐发展成一个聚落。至今庵坝仍未自建社公(土地公)祠,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是家中举行生命仪礼,都要回到位于南山下的社公祠祭拜;同时由于村民都是来自南山下的朱姓族人,朱氏宗祠虽建于庵坝,朱氏南田开基祖的香火厅却留在南山下,因此两村仍有一体感,有些公共事务及宗教、宗族活动还是联合策划举行。 -
音乐人类学
《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近50篇文章分十四章,按照“定义与现状”、“历史与思潮”、“程序与方法”和“运用于领域”四辑及“附录”编排,每一辑都有一个“概述”提要性地总结该部分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理念。如此,作者以横向结构性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将音乐人类学在近15年间所发生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进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