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镜
内容简介: 《哈哈镜》探讨了1880至1930年代这一动荡历史时期,中国市民主体在与新兴视觉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观看自身的多重而复杂的方式。书中广泛涉及了印刷术、摄影、广告、电影与戏曲表演等一系列媒体和视觉形式。市民积极投入并享受这些视觉文化,而它们皆为主体对空洞的现代性 许诺——由新兴、刺激与时尚等抽象和短暂的观念组成——之欲望所大力驱动。 作者详述并分析了各种视觉再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由此证明视觉现代性并非独立的文化现象的结合,而是一个颇为紧密的社会文化话语,影响了文化的差异与典型之所在。 本书首先对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印刷文化做了总括性的历史描述和理论探讨,并检视了现代性对于探究“真实”的迷恋。接下来的章节讨论了新兴视觉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形象,视觉文化展开与展示的娱乐场所,都市人与新兴现实主义的相互妥协,而对各种形象的生产和接受间的动力学关系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主题。 如作者所示,现代性通过奇观向中国人展现。尽管奇观纷至沓来,俘获着现代的主体,但却无法完全驯服或限制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们。作者特别指出,他们在崭新而现代的自我认同尝试之中,参与和表演着这一稍纵即逝的视觉文化。这里讨论的中国视觉文化是高度竞争性的,在持续的流动和变化中,呈现出对现代主体的全新理解:他面临的不仅是过去的消逝,而且是未来的歧路。中国的现代视觉文化揭示出主体及其环境的激烈碰撞和相互渗透中,现代性的不断更新。 权威推荐: 彭丽君的著作对“视觉”做了细致的历史化考察。她并未把观看当作天然之事,而是充满睿智地将视觉作为一种现代现象,并拓展和转换成凝视与观看的本土文化塑型。本书中,理论性与经验感协调缜密,趣味盎然,洞见迭出,提供了对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杰出观察。 ——纽约大学 瑞贝卡•卡尔 彭教授处理了现代中国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视觉现代性。在奇观的政治学中,她通过中国人的万花筒与现代视觉装置的相遇,展开了从新奇话语到媒体技术、再生产等诸多面向的讨论。《哈哈镜》是一项中国人在现代历史关键时刻如何看与被看的迷人的研究。 ——哈佛大学东亚系 王德威 作为中国视觉现代性的“观察者”,彭丽君在《哈哈镜》一书中不仅呈现了各类视觉样式构造的都市文化奇观;而且揭示出诸种观看欲望形塑的“视觉无意识”。正是上述两方面的相互生产,彼此运作,如“魔术”与“摩登”,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于真假难辨间,决定了观看的主体何时“凝神关注”,何时“视而不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罗岗 晚清报刊,月份牌女郎,摄影术,慈禧,西洋镜,梅兰芳,戏院,妓女,电影,上海,戏曲,魔术,《哈哈镜》几乎收纳了有关中国视觉文化的所有关键词,但此书的成就不光在媒介覆盖和知识场域的辽阔,还在历史纵深和细节考察上示范了中国经验和现代性理论的交锋和撕扯。这确乎是饱含温度和强度的研究著作,我们在彭丽君的写作中感受到真正的理论活力,一种从微观政治回望过去和眺望未来的激情。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 毛尖 -
传媒的幻象
本书从时尚报刊、广告等文化现象入手,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考察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及其在新闻报刊、广告等传媒领域的表现。作者以敏锐的眼光,从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变化、知识界论争的阅读视角出发,阐述了自己对当代中国社会变化的理解,指出消费意识形态已经取代传统的意识形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主导力量;同时又将时尚报刊、各种广告、媒体事件的文本阅读作为个案,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传媒是怎样介入到当下生活,以及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如何重要的作用。 -
文化研究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是《人文社会科学关键词》之一的《文化研究关键词》分册。编者注意到,不同思想家的不同语境恰恰是呈现出关键词差异变化的背景所在。就对词语复杂含义的把握而言,一个人的理解或一个人的用法总难免有局限性,超越这种局限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学者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用法中加以探寻,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正是本着这种想法,编者编撰了这样一套风格体例独特的关键词系列丛书。 -
斯道雷
本书收录的是最能体现著名文化理论家约翰·斯道雷学术思想的十三篇论文,代表了斯道雷自1980年代以来在文化研究理论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成就,尤其是他对葛西兰霸权理论的独到见解。 全书分三个主题:霸权、大众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了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理论资源、未来命运等面向,全面而新颖地回答了文化研究是一门学科吗,精英主义者马修·阿诺德是有机知识分子吗,为什么雷蒙德·威廉姆斯会从文化主义者变为新霸权主义者,美国西部摇滚是在抵制美国主流意识形态还是已经融合于其中,歌剧的高雅文化地位是既定的还是被建构出来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全球化与美国化之间有何关联,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化等一系列问题,或者说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答思路。 -
大众文化理论
《大众文化理论(修订版)》主要内容:今天依然有人对大众文化的崛起耿耿于怀,认定它的商业和娱乐特征会造成固定化消费模式,从而把文化和大众一并推向平庸。但理论家在关注、引导大众文化的同时,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这一文化内在机制中的积极因素?当人习惯于居高临下数落大众文化,假如有一天大众文化自己开口说话,又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大众文化理论》基于这一立场,介绍、评述了西方大众文化的来龙去脉、它在当代中国接受模式的变迁,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以阐明大众文化在从反面走向正面的历史过程中,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进步而非倒退。 -
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
《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全书以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当代文化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三元格局,着重解析了传统审美文化向当代审美文化诸多层面的转变,透过文化分化的棱镜,讨论从文艺大众化到大众文化、主体角色转变和趣味的发展,进而审视了全球化、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同时,对当代热门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展开了专门分析,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晚近从审美文化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变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