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设计十五讲
《艺术设计十五讲》的主要内容是: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滩边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找寻那些看上去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伟大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艺术设计师的成功作品,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艺术设计十五讲》通过十五讲的形式,部分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希望读者透过它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伟大的真理海洋”。 -
剪辑之道
“自希区柯克与特吕弗以来,大师之间最为严肃、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对话” 迈克尔·翁达杰(布克奖得主、《英国病人》原著作者) × 沃尔特·默奇(好莱坞文艺复兴式全才、《教父》剪辑师) 荣获美国剪辑师工会奖特别表彰 日文版被评为《电影旬报》年度“十大电影图书” 【内容简介】 一位是蜚声文坛的作家、布克奖得主,一位是享誉好莱坞的剪辑师、三次斩获奥斯卡,当翁达杰和默奇这两位讲故事的大师坐下来,就电影剪辑艺术进行跨度长达一年的交心之谈,便有了这本“自希区柯克与特吕弗以来,大师之间最为严肃、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对话”。 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默奇剪辑《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等重量级影片的创作心得。在这些对话中,默奇的剪辑观念、电影观念乃至整体的艺术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跟随其创作轨迹,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时代的科波拉、卢卡斯这群有才气的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如何从独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莱坞的西洋镜公司,再创作出《现代启示录》这样的里程碑作品。 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音乐乃至易经、梦境等与创作息息相关的“题外话”。无论是电影制作者、影迷还是小说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或许都能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推荐语】 沃尔特·默奇仿佛是置身于拥挤嘈杂的房间里的一个低调而沉稳的存在,如静水深流。他拥有敏锐的双耳,可以在一个具有二十条音轨的场景里,从四面八方的枪炮声、燃烧弹烈焰的哔啵声、狂吼乱叫的命令声和直升机螺旋桨呼啸的涡流声中,捕捉到隐藏其间的某条音轨上哪怕一丁点若有若无的蜂鸣音。 ——迈克尔·翁达杰 沃尔特是个丰满的人、是全方位的思想者,而他也有自己的堂吉诃德式的顽皮风格……我认为他是少数真正能在文学、哲学的广阔语境下思考问题的电影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盯着电影本身。 ——弗朗西斯·科波拉 沃尔特教会我懂得的一件事情是,电影中每个元素都必须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要相互协同配合……每一个镜头都影响着整部电影,每一个片段都是生命格式塔的一部分,而一场戏的内在韵律必须跟整体的韵律密切相关。 ——安东尼·明格拉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 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
威廉・莫里斯的名字在欧洲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19世纪英国设计平原上的一座高峰。也许再也不会出现比莫里斯更为全能的天才了,他发起了著名的“莫里斯装饰运动”,这个运动中出现了染色、机织、印花棉布、彩色玻璃画窗、花纹挂毯等工艺门类,它们的方针都由莫里斯确立,并且影响至今。 -
维维安·维斯特伍德
维维安·维斯特伍德她是国际时尚界的一个标志,从创作早年的朋克时装到成立自己的时装工作室,维斯特伍德的事业成功地跨越了三十多个年头。本书首次完全展示了维斯特伍德作为一位顶级时装设计师的精彩作品,对于时装设计专业人士以及时装模特,都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
现象
我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自我表现而创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蹒跚地来到这漫长的民族历史尽头,只为了窥视彼方迷失了的远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过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点一点地敲打着那通向历史的道路,依靠回声的引导来从事我的创作。 在我看来,所谓理解西方,就是去发现自己身上的日本式灵性,并利用西方文脉再次表现这种灵性,使之成为我自己的艺术。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向来以摄影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举凡他的创作,如《透视画馆》《肖像》《剧场》《海景》等,无一不在挑战我们对于摄影表达的既有认知。他将时间、生命、历史这类具有纵向深度的主题,凝练成为二维的影像。 本书是继《直到长出青苔》与《艺术的起源》之后,杉本博司在大陆推出的新一部评论著作,这本评论小品所讨论的艺术范畴更加开阔与多样,在书中,作者探讨艺术、造物工艺、电影、民间传说、歌谣。“停止吧,时间”是一部追溯摄影诞生的考据小史;“本歌取”又是对杜尚式观念的东方回响;“临刑者小曲”中,他接过苏珊•桑塔格未尽之工作,饶有兴致地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七部日本电影;而“鬼畜的言说”一文俨然是他写作的“现成品”:从旧书摊收集的时代杂志直接翻译出当时西方媒体对日本天皇的专题报道…… 从《现象》读来,杉本博司仍是少有的一位站在摄影家的视角,以观看统摄作为现象的艺术背后的历史与哲思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