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花雪月李翰祥
-
盛世邊緣
-
国泰故事(增订本)
国泰/电懋机构的星光特别灿烂,作品特别优雅,香港电影资料馆出版的《国泰故事》(2002)早于年前售罄,这次推出的增订本,除了重新修订初版中的文稿和资料,还增添了葛兰、雷震和邓小宇等三篇访谈,与旧雨新知读者共同走进隽永的国泰兴衰传奇里去。本增订本并附有电子光碟,内有各文章之英译,更备有便捷的搜寻功能。全书328页,2009年3月出版。(黄爱玲编) -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内容简介:在香港乃至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上,动作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自身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深深影响了世界商业电影的创作。《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通过探讨香港动作片具有形式美感的动作本身及其种种电影化的呈现方式,从视听风格、情境设置、文化逻辑、接受心理、风格流变等多个角度予以考察,对“东方暴力美学”这样一种电影美学风格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 在探讨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考量香港动作片在文化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机制等方面的独特况味,系统归纳了其与百年中国电影商业美学传统的承继发展关系。 -
香港影视业百年
内容简介 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虽然只经过短短逾一个世纪的时光,但其百年变幻却别有魅力,不但是一门意趣怏然、柔和声色光影的创意艺术,更是一种能适应市场生态、不断自我重组繁殖基因的商品。多年来,在中西文化落差之间、左右阵营夹缝之中、东南亚民族差异之处,香港和它的影视业遭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开拓生机、绝处逢生。 推介重点 本书以商业史的角度阐释香港影视业百年兴衰,同时也诉说了一个城市成长的故事。 书评名家 郑培凯 书评内容 探讨香港电影的著作很多,大都眼于影片本身,论述剧本情节、导演手法、演员演技,或者涉及影片制作的时代背景。此书却有所不同,以香港电影发展的历史为经,以电影工业的产销运作为纬,编织起一部五光十色的电影史,不但闪耀熠熠星光,更让人看到电影作为一项产业的背后推手。 仔细读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作者的主要兴趣不在影片与演员给一般观众带来的艺术魅力与感染,不在电影的娱乐性与艺术性,而在电影工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香港影视的社会经济史,揭示了此一产业在香港发展的历史进程。 然而,这本书并不枯燥,不像一般社会经济史著作那样令一般读者望而生畏。主要原因是由于作者大量使用三项材料:一是图像,包括电影海报、剪报、剧照及生活照、以及相关的历史图片;二是口述材料,由当事人说出不少内幕;三是数据资料,以图表方式展示影片制作数量、票房收入、戏院分布、电视收视率等等,使人一目了然。 本书结尾论及影视产销新秩序的出现,涉及VCD、DVD、以及网上业务的发展,探讨文化产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景,叙述比较杂乱。这是历史叙述说到当代情况的通例,尘埃尚未落定,头绪纷繁,如治乱丝,不能怪罪作者。 对新浪潮用墨太少;几乎忽略了银河映象. -
雜嘜時代
罗贵祥在前言里问道:为什么是七十年代呢?因为那是香港本土文化开始正式变成主流的年代,是香港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成为主导消费者的年代,同时也是粤语片全面取代国语片的年代。似乎是从这时开始,香港的独特面貌才真正显露出来。如封面所示,所谓“杂唛”就是Hybridity,就是混杂。这种混杂的文化样貌在当时的电影中也体现出来。本书收入的18篇论文从电影出发,焦点却落在了香港文化和香港社会上。其中,关于性别的几篇最有趣,洛枫写的是《从玉女到Tomboy——论萧芳芳的“ 林亚珍”形象》,文洁华写的是《奇女子狄娜——七十年代香港情色电影的个案研究》,透过对女性转换社会面具的分析,凸显出香港文化性格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