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帝国
本书旨在梳理美国与欧洲和美国与亚洲的金融关系背景,它解释了自1971年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美国财政部的债券标准如何为美国提供了一份免费的午餐,为什么不可以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帮助。本书第一版发行于三十年以前,它首次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迫世界债务国实行毁灭性的政策进行了批评,并追溯了这些政策背后的美国外交压力。它揭示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举动如何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解除管制的旗号下推动了债务国的资本外逃。本书还记载了世界银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如何力求促进国际贸易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从而世界银行也相应地反对国外的土地改革和农业自给自足。这些政策的种子制造了1991年后由美国支持的窃国寡头主导下的俄罗斯改革的灾难和1997-98年亚洲及俄罗斯危机,它们都可以追溯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布雷顿森林机构从其创建始在美国经济外交官的坚持下留下的结构性错误。 -
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
该书的精彩描述植根于对新兴市场经济的最新研究,它令人信服揭示出:在正确的激励下,金融家们可以为世界开启进步的大门,而他们的缺失则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任人唯亲。金融产业令全球化的反对者们深感头疼,米什金的大胆表态会让读者们收获良多。 ——吉勒莫·卡沃 这本寓言般的著作令我无比欣赏,它是有关金融全球化问题的最好的著作,令人深受教育、感觉兴奋和鼓舞,堪称经济类畅销书中的佼佼者。 ——威廉·伊斯特利 全球化过程的诸多方面都充满争议,金融市场更是潜在的冲突爆发点。米什金深入探索了新兴市场经济发生金融紊乱的原因,为我们刻画了既能有效利用外国资本、又能成功预防危机再现的前景,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安全地拥抱金融全球化,它们理当如此。 ——莫里斯·奥伯斯菲尔德 抛开繁琐的论证,米什金可以同样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解释,为什么那些能成功参加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新兴国家最终将会胜出,中国也不会例外。 ——肯尼斯·罗高夫 全球化并非贫困国家经济问题的原因,相反,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开始,下一浪潮将是金融全球化,而且需要尽快发生。本书回顾了数十年以来金融体系全球化的进程,深入剖析了墨西哥、韩国、阿根廷等国遭遇金融危机的真实原因,帮助读者认识金融全球化的发轫条件、发展环境和深远影响。作者告诉我们,制造敌人和对立其实于事无补,国际之间的合作与共同繁荣才是真正的趋势。 -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在本书中,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问题着墨不多。但是,克鲁格曼的见解,对了解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应该有极大的帮助。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生产能力过剩、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等世界性的问题,是采用萧条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呢?还是按照所谓的“正统”经济学的方法,进一步追求财政平衡、资本自由流动、结构性改革呢?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应该会从 另一个角度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总之,本书是克鲁格曼对于东亚金融危机的个人看法,并将 -
十年轮回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全球金融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程度是如此之深,以致我们目前用以应对关键事件的工具和组织结构完全是过时的。《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没有一次金融危机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因素,有望帮助我们发现并且缓和下一次危机。”“一国的危机与国内市场、政策和制度的失败相关,而全球危机则与在网络化世界中通过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而传导的失败有关。”“我们一直未能及时察觉危机的出现,因为我们在社会行为准则、政策制定及实施上,在思想、法律和行政体系上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在起作用,每一方面都有盲点。如果这在一个国家里是很糟糕的事,那么它在全球范围中就是灾难性的。”这可以看作是一个金融监管者最深刻的反省。《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堪称《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一大看点。 强力推荐: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平装) 英文原版火热发售 强力推荐: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精装)英文原版火热发售 -
大衰退
19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为何会那样严重和漫长?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都困惑着经济学家们的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现任主席本•伯南克甚至将解明美国大萧条称之为依旧无法触及的“宏观经济学圣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过证明在传统对策明显失效的同时,一个处于后泡沫期的经济体将会陷入长期衰退,最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决定性的线索。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一书主张每个经济体都可分为两个状态;普通(阳)态(此时的私营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和后泡沫(阴)态(此时的私营企业要么埋头于自身债务最小化,要么陷于补救病态资产债务表的泥沼之中)。尽管传统经济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处于阳态时的经济现象,但是当试图解释诸如“流动性陷阱”这类典型阴态现象时则显得力有不逮。对于阴和阳这两个状态之间的辨别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政策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卓有成效,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截然相反。事实上,这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自凯恩斯的时代以来就一直缺失的重要基础。 这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不仅解明了美国大萧条与日本大衰退的根源,同时也为包括正身陷次债危机之中的美国在内的,那些正在与后泡沫期经济衰退进行斗争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 编辑推荐 对伯南克和克鲁格曼说不!伯南克、克鲁格曼的救市药方是力挽狂澜还是推波助澜?也许,本书的作者——辜朝明: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应对之道! 辜朝明的理论不仪颠覆性地解析了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大衰退的根源,更在全球喧嚣的救市声中提出了可能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而对未来的经济,他也做出了极富智慧的预见。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灾难好像才刚刚拉开序幕,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 为宏观经济学提供自凯恩斯时代以来就一直缺失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挑战了现代经济学的诸多基本概念;第一本为全球经济危机提供全新分析视角和解决办法的著作。 1、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了美国的金融格局,曾经叱咤世界金融舞台风云的五大投行转瞬间不复存在。源于美国的这场金融灾难进而趁势席卷全球,自上世纪初的大萧条以来的近一个世纪里,世界经济还从来未出现过目前这样的惊恐和混乱。 2、灾难好像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场灾难现在看来似乎还仅仅只是刚刚拉开序幕。这场风暴将最终如何演变,将把我们的未来引入怎样的困境,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3、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八十年前爆发的那场同样也是发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它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灾难,同时更为希特勒上台,德日军国化铺平了道路,并最终将世界拖入世界大战的深渊。八十年后,现在发生的这场金融风暴是否也会给世界带来相同的恶果?虽然我们现在尚不敢妄言,但是伴随着金融风暴的扩大,我们已经既看到了美俄这样的传统对手之间对立的急速加剧,也可以看到像英国那样,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毫不犹豫地与昨天还是盟友的冰岛反目成仇,动用反恐法案予以制裁。 4、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 美国总统布什日前非常露骨地要求所有世界其它国家都要与美国“同赴国难”,不可在这场危机中寻求独善其身。这对于诸如像中国这样,本来与次贷危机的产生毫无瓜葛的众多国家来说,与其说是要求,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要挟。中国能走出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吗?美国会让中国独善其身吗? 5、出路在哪里? 这场风暴将会如何演变?我们的世界将何去何从?而我们自身又该做怎样的抉择?在当前的这片混沌之中,很幸运的是,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运作参照的座标,这就是辜朝明先生的这本大作《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 -
The Big Short
We fed the monster until it blew up ...' While Wall Street was busy creating the biggest credit bubble of all time, a few renegade investors saw it was about to burst, bet against the banking system - and made a fortune. From the jungles of the trading floor to the casinos of Las Vegas, this is the outrageous story of the misfits, mavericks and geniuses who, against all odds, made the greatest financial killing in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