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的王权与政治思想
本书是2007年9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东亚的王权与政治思想”中日学术论坛的结晶.收录了徐洪兴、小岛毅、韩异、伊东贵之、李天纲等16位中日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于历史上东亚三国,尤其是朝鲜和日本在王权思想上所受儒学理论影响的问题,是近年来东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书所选取的论文,多以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视角出发,探讨儒家理念对于中、日、朝三国历史上王权思想的演变和最终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书的论文多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角度,如日本中世的宗教文化与当时日本王权思想的关系、东亚历史变革时期朝鲜和日本两国对于中国儒学理论不同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等。这些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于东亚思想史以及东亚关系史的研究是很有启发的。 -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本书收录13篇论文,主要从儒学角度研究“东亚”概念、韩国问题、日本问题。其中杜维明的《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认为,“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文化传统继续在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强而有力的影响。 -
橫觀東亞
倡導東亞視角之必要性 這個視角超越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框架 《橫觀東亞》是白永瑞回顧多年來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 在朝鮮半島、台灣、沖繩等核心現場 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省察成果 白永瑞長期以來與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知識分子建立連帶,引領東亞論述,這是他向華文世界推出的第二本史論集。 白永瑞所說的共生社會是朝向能更充分體現人性尊嚴的區域共生社會的「作為過程的東亞共同體」,並且從這個視角對當代中國思想界、中韓關係史及台灣人認同進行梳理。突破既有的分科學術的界限,繼而探索新的學術理念和制度。 白永瑞長久以來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和編輯者,這三種角色形成的自我認同,讓他遊走於作為制度的學術和作為運動的學術之間,構思革新學術體系的學術論。並且試圖透過「社會人文學(Social humanitie)」這個新思路對歷史學、韓國學和中國學進行重構。 -
西方之前的东亚
本书关注东亚地区是如何发展演进而来的,以及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书中重点关注东亚历史上的四个主要大国——朝鲜、越南、日本和中国,探讨了它们是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外交、经贸和文化关系的,并比较了“汉文化”国家彼此交往的经验与其处理同北部、西部边境游牧部族关系的做法的异同。 -
东亚三国志
韩国人喜欢表现、中国人性好含蓄、日本人性格被动,这种差异从何而来?跟三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日本人的棒球打得好,中国人乒乓球打得好,韩国人足球踢的好,这跟三国人的民族特性有什么关系? 中国是大陆,韩国是半岛,日本是岛国。这种地理上的区别,在民族性格方面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差异? …… 中、日、韩这东亚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不论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都可以从另外两个东亚国家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惜的是,三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亲如兄弟,敬如父兄,反而磨擦不断,殊为憾事。都说西方文化已经盛极而衰,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如果三国人不能互相了解,互相体谅,精诚团结,携手并进,又如何能顺应历史机遇,使东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书作者金文学出生于中国,朝鲜族人,留学日本多年,专攻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文化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作者能够深刻地理解中、日、韩三国的不同之处,敏锐地发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细节,在书中,作者对东亚三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习俗、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分析,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诸多发现,读后给人以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
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
一部中国教育史,就是教育逐渐脱离宗教范畴而与政治结合,后又努力建立其自主王国的历史。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梳理考察,论主了他所提出的上述观点,揭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形态与三个特质:儒学教育、养士教育、成圣教育;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所具有的稳定性和传统教育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且整个东亚传统教育也深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同时有力地反驳了部分近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东方传统社会“停滞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