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景观设计
《欧洲景观设计实地调研》包含43个创新的景观设计案例,设计师从都柏林到雅典,来自欧洲各地,在这场创造能力的展示中,他们针对各地风俗、思想意识做了丰富的实地调研工作。以欧洲景观设计最热门的话题为题目的7篇论文在理论上对这些案例形成了补充。 设计案例和论文是由来自欧洲各地的实践景观设计师组成的独立评委会精挑细选的,并由一组资深专家编辑成书。 -
西方景观文化中的残缺美
《西方景观文化中的残缺美》根据作者长期在欧洲实地考察西方景观文化的切身体验和专题研究,以及在国内近十所大学讲演稿的基础上,通过约300幅古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著名古迹遗址,包括神庙、古堡、教堂、巨石阵等踪迹的实录照片和有关代表性的古典雕塑与绘画作品,结合西方文化、哲学、宗教等背景和理念,形象地论述了西方景观文化中残缺审美的久远由来、丰富内涵、深远影响与亟待认知的人文价值等多层面内容,对开拓人们的审美视野、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境界,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化踪迹,加强珍爱观念和保护意识,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以至对人们如何面对世事中的“残缺”和“不圆满”,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城市记忆与景观(中英文对照)
《城市记忆与景观——国际设计夏令营作品集(中英文对照)》中的设计成果实际上是当前中西方设计思潮的全面、综合的反映,具有相当的学术借鉴和启示意义。书中展示的极具创意的优秀设计作品均为1周时间里整合而成的快题成果,其特点不在于专深,而在于多元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包括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和创新。为了加强与国际的了解、交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每年暑期定期举办国际设计夏令营,组织国际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设计竞赛活动。《城市记忆与景观——国际设计夏令营作品集(中英文对照)》即是集中展示了这项活动的设计竞赛成果。 《城市记忆与景观——国际设计夏令营作品集(中英文对照)》内容包括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近30余所知名高校的建筑、规划、景观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苏州河畔一处基地进行的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及由专家和评委主席团作的点评。书中内容按设计小组的设计成果所获奖项顺序编排,介绍了各小组成员、设计理念及其设计思路。 该夏令营历年设计竞赛的主题都是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具突出代表性、时代性的议题,参与夏令营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选出的代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佼佼者,而参与指导的老师也具有各种国际背景,因此 -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主要教材之一。中国造园历史悠悠数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在造园实践中积累下极其珍贵的经验以及理论著作,并出现了众多的造园哲匠。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方面的论著,如: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以及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部分内容、有关的论述,都为我们今天的园林、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约半个世纪的园林建设理论与实践,尤其在现代园林建设方面的工作,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造园传统,创造新一代中国园林方面不断取得辉煌的成果。《园林设计》内容以论述园林设计为主,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准则,总结古今中外园林设计方面的经验与成就,结合丰富的有关资料,使之成为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方面一本比较详尽、比较系统的学习园林设计入门之教学用书。 -
风景
这里,至少还有一本书力图恢复与园林的一种更有亲和力的关系。这本漂亮的书文笔优美,有大量的插图,它向读者介绍了园林之美以及园林之美的种种形态------从古中国和印度的风景设计,到迪斯尼乐园和现代美国市郊别墅。 ——约翰・杰克森 美国风景历史学家 自然之处所,无所谓美丑,我们找到它们时,它们并非花园;它们之所以成为花园,完全是我们的行为之所为,是我们的梦想之所为。 ——《华盛顿邮报》 -
以土地的名义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内容简介:俞孔坚,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次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他将城市和景观规划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出“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与“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其主持的规划设计作品以鲜明的现代性和中国特色,以及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五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一项世界滨水设计最高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奖,并获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七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精选了俞孔坚和“土人景观”近十多年的七个代表作品进行阐释和评论,每个作品对其设计思想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不仅对国内外业界造成观念和视觉上的冲击,屡获大奖;而且也改进和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置身场所与环境的理解与审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