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
本书旨在从妇女文化史的角度探讨晚明的名妓文化,通过透视晚明名妓的内心世界、价值追求、艺术才情、婚恋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她们的生活空间与其他阶层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从而给予她们较为科学的历史定义。本书有别于以往的史学研究著作,以女性作为研究主体,以文化学、女性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于认识晚明期间的历史具有新的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晚明名妓的生存空间 一、狭义的生存空间:名妓自身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广义的生存空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第二章:晚明时代名妓群体兴起 一、晚明时代各地的妓业情况 二、晚明名妓群体形成 三、晚明名妓的出身观照和成长特色 第三章:晚明名妓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一、名妓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二、晚明名妓的文化艺术才能 三、晚明名妓的艺术活动及其意义 四、晚明名妓的艺术精神 五、晚明名妓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关系 第四章:晚明名妓的气质风貌与大众审美 一、晚明名妓的气质风貌 二、心理层面的支撑 三、与晚明社会大众审美的关系 第五章:晚明名妓的社会交往——以名士为例 一、名妓与名士互倾情节分析 二、名妓与名士交往的简单历史回顾 三、晚明名妓与名士的交往活动及社会原因 四、晚明名士名妓交往活动的文化意义 第六章:晚明名妓名士婚姻文化解读 一、晚明时代名妓名士婚恋状况 二、对婚姻爱情的执着追求 三、不同婚姻的结果 四、名妓婚恋观分析 五、晚明名妓名士婚姻文化解读 第七章:晚明名妓文化悲剧性探析 一、依附于男性的附庸地位 二、作为妓女文化性态的两面性 三、生活中的际遇遭逢 四、凄凉的结局 第八章:晚明名妓的历史评价 一、与前代名妓相比 二、与清代名妓相比 三、与西方、日本名妓的参照对比 四、晚明名妓的历史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篇,作为丛书的标志。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
晚明民变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大明帝国其灭亡是有清晰脉络可循的:由底层民变而起,农民起义而兴,民族战争而终。李文治教授在《晚明民变》中力避前人隐讳,据实直陈,通过对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股民变势力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民变的兴衰演变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并根据史料做出惊人假设:明朝有数次机会或可免于灭亡,如果明朝政府处置得当,今日中国会走向何方? 时代或许不同,但引发天下巨变的原因总是惊人地相似:贪污腐化,社会不公,民怨沸腾,正义不彰……一个繁盛王朝短时间内崩溃,必然有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原因和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或许正是《晚明民变》的价值所在。 -
晚明思潮
《晚明思潮》(增订版)一九九四年曾由里仁书局徐秀荣兄刊印。岁月如矢,转瞬书亦售罄,因补续作数篇,改由学校发行,爰志感言数语曰:晚明,是个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代,近八十年来也极受学界重视,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是一堆错误,不仅无甚价值,抑且误导后昆,贻祸无穷。这些研究者认为:晚明社会上弥漫着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的思潮,注重个体生命,肯定情欲,强调儒学应落实于现实生活;而造成这种思想的,则是整个社会的资产阶级意识勃兴、资本主义萌芽、王阳明学说之流行等等。《晚明思潮》(增订版)对晚明思潮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细致的分析。作者一反前人对晚明思潮的研究成果,认为,从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来看晚明时期阳明学并非主潮,以王学发展及公安泰州为线索来观察晚明更不妥。因此,作者呼吁调整策略,扩大视野,重新理解这个时代。《晚明思潮》(增订版)内容就是作者对这个时代的全新理解。 -
走进晚明
晚明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曾经发生了社会转型的萌动,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一次从社会经济到思想政治文化的全面变化,传统的专制政治统治松动,社会生活空前繁荣,社会风气也随之而变,出现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官僚集团的贪腐导致国家权力异化,加之小农经济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形成的社会竞奢纵欲思潮与人文精神的缺失,不良社会风气盛行,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历史机遇,并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作者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辩证的分析方法,引用多种史料,以史解史,揭示了晚明社会转型变化的实质,将一幅生动、清晰的晚明社会和政治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对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全新的认识。 -
品味奢华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希冀打開晚明消費史的多元面向,豐富這一段歷史。全書的兩大主軸,其一是嘗試把近代早期中國的消費史,放在世界史的脈絡下,觀察晚明時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費社會」的現象,以修正英國史學家關於「消費革命」的歷史解釋。本書另一個主軸是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到晚明社會結構的變動,特別是士、商關係的變化;另一方面士大夫也透過消費文化,塑造消費品味與流行時尚,來重新建構他們的身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