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评传
《金庸评传》主要内容:金庸的读者是以亿来计算的,是全世界古往今来读者最多的作家。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只有金庸一个人。金庸以他一个人的功力,就让武侠小说进入了千家万户普通的生活。一个小说家、一个文学家,你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你的人物、你的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进入日常语言。 -
哀与伤
“张传”版本众多,这只是一本评传,但奉上了极为珍贵的张爱玲家书,以及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的日记。厚积薄发的周芬伶使这位旷世才女的生活与心灵转折得以澄清,张爱玲不单单是一个恃才傲物的避世形象,她也是一个在生活中辗转的血肉之躯。 她真实的晚年鲜为人知,一个自视甚高却为了生活和中风的丈夫而接写各种剧本的失意作家。一个失去丈夫后的孤独女人,并且她还有着惊人的才华。一个有着惊人才华却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解雇的女人。她完全封闭自己,孤独地度过了20多年的幽居生活。最终一人仙逝于公寓,骨灰飘洒于太平洋。这些都是张爱玲的哀与伤,是“哀而不伤”,还是“伤而不哀”?我们各有答案。 这本“评传”是一把很珍贵的钥匙。 -
金庸评传
壹 骚人阁笔费评章 ——金庸的意义 贰 金庸的文化渊源 ——中国武侠小说概貌 叁 鲲鹏展翅逍遥游 ——金庸的生平 肆 满目琳琅的一生 ——金庸作品的年轮 伍 剑气碧烟横 ——金庸武侠小说评析 陆 道可道,非常道 ——金庸的艺术成就 -
胡适评传
李敖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的,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感到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现在自告奋勇地做这件大工作。作者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史眼睛。本书分为关于《胡适评传》、楔子、可怜的县太爷、可怜的小寡妇、半个台湾人、被拧肉的时代、努力做徽骆驼、侬跟我来、《竞业旬报》、少年诗人、无忘城下盟、从逛窑子到上北京等章节。《胡适评传》并非诗化的、颇为好读的书,与大众的趣味也有一定的距离,它的意义恐怕更在方法论上。作者在《关于胡适评传》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著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两类共有的毛病,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戡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李敖的这段话,写在1964年,距今已30余年矣,读来仍觉亲切,可谓中肯之谈。 -
向死而生
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具备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种逼视世界、洞视存在的勇气与锐利、他像陀氏那样俯身向无底的深渊、在黑暗面前坚持睁大他那双残酷的眼睛、试图穿透这无边的黑暗、抵达那背后人人讳莫如深的真相。这时候的余华像一个清醒而冷静的医生,用他冰冷的手术刀,硬梆梆地敲打着现实那貌似开衣无缝的华丽外表,直至它终于暴露出隐藏至深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