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三册套装版)
一组绘于二十年前的水彩插图,配的是一部著于五十年前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那座九十年前的老城里,一个十岁小女孩眼中的人与事。 《城南旧事》此前版本无数,本次读库再版,以1994年台湾格林绘本版为蓝本,收入关维兴先生七十余幅美仑美奂的水彩插图;据其他版本做了全面校订,邀专家对书中名物、 方言进行考据;请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狄菲菲将全书录制为时长近八个小时的有声书;以便携小开本三册套装和大开本布面精装两个版本出版,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三册套装版为三册小精装。1994年台湾格林出版绘本版《城南旧事》,就是分成这样三册:《惠安馆的小桂子》、《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以彩印胶盒套装,轻巧便携,淡雅清秀,较适合小朋友和女性读者,或在途阅读。 在读库网店有售,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686.1000925.1000774.21.J9mLxF&id=35829923860 -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一共一百五十七首诗 -
下乡养儿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作者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书中的乔老师给读者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人感慨自己生活中怎么遇不见这样的好人,有人设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没有遇见乔老师,孩子的状态还能否好转……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乔老师这样的人,甚至每个人都有成为乔老师的可能。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见乔老师,是因为他们有幸没有像许多其他成年人那样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能认真检讨自己,能有不依常规付诸行动的勇气。 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将发出的责问。 本书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 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 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他们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根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或者所谓纪实小说),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
读库1502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里约大冒险》,《风扇的可能》,《回城恩怨》,《“被精神病”一案》,《坛城》,《独立游戏潮》,《莎翁东游记》和《暗杀者》。 《里约大冒险》的作者张玥为了比较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前往巴西里约,走进这个巴西第二大城市的另一面——贫民窟。里约大概有近千个贫民窟,全市六百三十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生活在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贫民窟逐渐为黑帮所控制,成为毒品、犯罪与贫穷的代名词,里面的居民也饱受外界歧视。贫民窟居民的边缘化其实反映了整个巴西社会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与民主制掩盖下的社会不公,这也是高速增长的城市化背后的问题。可以与《读库1406》里刊发的印度裔美籍作家苏克图•梅赫塔所写《巴西贫民窟纪事》对照来看。 一个曾经的摇滚乐手,因为常使用一些酷炫的设备,对它们产生兴趣,进而开始学习工业设计,如今设计制作出了一款让他自己满意的风扇。“新事物与美丽的事物是不同的。新事物在不久的将来会变为旧事物,而美好的事物即使经过一百年也依然是美好的。”老师的这句话让他至今难忘。《风扇的可能》里讲的就是这位前摇滚乐手寺尾玄如何改良风扇的事儿,他研究流体力学、画设计图,不断尝试改进,终于让风扇吹出跟自然界一样的风,还省电没噪音。 杜元老师曾在《读库》发表过一些回忆文章,这次的《回城恩怨》讲述她年轻时插队农村,后来在抽调回城安排工作中的各种波折。 《“被精神病”一案》是周翠老师德国刑事司法案例冤狱系列的后续。妻子佩特拉指控丈夫莫拉特人身伤害,而丈夫一直怀疑自己的妻子参与银行洗钱活动,自己并未实施伤害;法院采信鉴定人的意见,判定莫拉特患有偏执妄想症,将其安置在精神病医院。莫拉特不停地抗争,并得到媒体和公众的支持,然而在重审过程中,莫拉特却开始与代理人之间产生矛盾。这个案件在德国引发了对“专家”鉴定是否降低风险以及的反思,“犯错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拒不认错”。 《坛城》可是说是纪录片《第三极》导演曾海若的导演手记。因为要拍藏香,去了敏珠林寺,碰到寺庙里“制作坛城”,留下来拍摄、等待、拍摄、等待……“可以那样认真地拿起,也可以这样轻松地放下。一次次毁掉,因而一次次建立。”文中截取了纪录片中的一些镜头,展现坛城从准备沙子开始到彩沙归于流水的过程。 《独立游戏潮》里洪韵继续讲述游戏,这次讲的是“独立”游戏。它们有相对较小的开发成本,专注于寻找自己的独特受众,实现开发成本与目标玩家消费能力之间的平衡。主流游戏与独立游戏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变,创意和技术都是游戏制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最终受益的都是玩家。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的高潮,分别在汉代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西学格致之东渐、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后的文学翻译,其中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最能彪炳史册。安俊在《莎翁东游记》梳理了仅百年来中国译莎人及其译本。 《暗杀者》讲述的是清末革命党人中暗杀的首倡者杨笃生的生平。留学生与革命党、文人与炸弹客,这些矛盾的身份纠缠在一起,构成了他的秘密世界。
-
读库1303
本辑《读库》一共有九篇文章,《万神殿堂》、《鼎沸沙鸣》、《念真情》、《家当》、《洛桑卓玛一家》、《4928-1》、《四个街坊》、《干电影的》和《张爱玲五札》。 王南和他的同伴想做一个“建筑史诗”系列,试图围绕中西方经典建筑展开,在西方漫长的建筑历史长河之中,他们选择了一座城市作为起点站,那就是罗马。作为整部史诗的开篇,第一位登场的主角将是古罗马的万神庙——整个古罗马建筑的巅峰之作,亦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因为全世界大概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像罗马一样,经过漫长的建设、破坏和再造,汇集和保留了两千余年几乎不间断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经典建筑遗存。《万神殿堂》搜集了近百幅图片对罗马的建筑进行了解构。 《鼎沸沙鸣》是一个台湾老兵对自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内战时期的经历做的忠实回忆。想给关心这一代苦难小人物实际生活者,提供一个真实事例,给近代史学者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作为研究参考资料,也给后代子孙们留下家族历史并作为长远纪念。 “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先生做的一档电视节目,做了三年半,记录岛内那些即将消失的行业、不被重视的乡镇,或者,值得敬佩的小人物。《念真情》是他在北京讲座内容的整理,延续了《读库1201》的“故事”风格。 《家当》是作者黄庆军自2003年开始的一系列拍摄。家当指家庭的全部财产,家中的物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还指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东西。黄庆军请拍摄对象将屋里的家具搬到房前时,这种拍摄方式,能够直观、直接地展现一户人家的家当。本篇刊出了其中二十六幅作品。 洛桑卓玛一家住在位于拉萨市北郊的一所十分常见的藏式庭院,本地人称这种庭院为“一楼一底”。与其他家庭略有差异的是,这一家的家庭成员很多,有十一位。作者杨海中梳理了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关系并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