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地方性
《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主要内容包括:近代早期西洋建筑文化的传播;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的建设;岭南近代建筑师与执业状况;西洋化与殖民主义建筑语境的形成等。向现代社会与国家的彼岸过渡,建立现代核心价值观,对未来模式和路径重新认定,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性的转型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现代国家制度的建设,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必须同步进行。 《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全面细致梳理了岭南地区建筑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视野广阔,考证详实,论说细密,是目前有关这一主题最为全面和深入的著作。这一研究阐明了该地区城市和建筑相对独立于中国其他地区特殊的现代化过程,为中国区域建筑史研究提供了示范。《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还丰富并加深了目前学界有关中国城市和建筑在外来影响下发生近代转型的起时、起点和起因的讨论。而其涵盖业主、工匠、建筑师、建筑物、建筑教育、建筑制度、城市结构和形态的综合视角对于城市和建筑史的研究也堪为借鉴。 -
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
明清时期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内容,其历史过程始于16世纪西方殖民者的航海东来,既有通过天主教东传的宗教渠道而来的天主教艺术品,也有通过中西贸易的商业渠道而来的世俗美术品。由于与中国传统绘画面貌迥异,这些西洋美术品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反应。就整体而言,由于艺术旨趣完全不同,明清时期传统中国绘画所受洋画技法的影响并不大,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依旧决定着中国画的面貌。 本书主要从清代岭南洋画遗存、清代岭南诗的洋画观和清代广州外销画三个方面,探讨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的关系。这些历史内容,既充分反映中西美术的差异和交流,又体现出广州鲜明的口岸特色,有助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广州口岸的历史地位。 -
羊城古钞
-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广州篇
-
广州历史地图精粹
-
广州城内
《广州城内:法国公使随员1840年代广州见闻录》主要内容:广州是西方人在中国“唯一有感觉的城市”,不少西方商人和游客曾在广州写下游记、杂记。如美国人亨特所著的《广州“番鬼”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为了解鸦片战争前广州口岸的情况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该书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翻译出版后,广受研究中西关系史的学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