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文明的进程
写这本书的意图是想说明欧洲文明是在怎样的历史人文条件下成长、发展和向外扩张的,从而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以作为加深了解我们自己的参照。今天的世界是越来越连成一片了,了解别人几乎是剖析自身的必要条件。 -
戴高乐 撒切尔夫人(陈乐民作品)
夏尔·戴高乐,是当代法国的伟人,也是20世纪接触的国际风云人物。⋯⋯要了解戴高乐其人,必须了解“民族”这个概念在他一生中所具有的分量。可以说,他无时不把民族振兴的大业当作第一位的问题,把法兰西的民族命运同个人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民族主义的戴高乐哲学的核心,抽调 了“民族”这个基本要素,也就无所谓人们习称的戴高乐主义。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女人,又有一个“铁夫人”的绰号。女人而“铁”,又当了首相,这岂不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么?⋯⋯本书的重点放在撒切尔夫人从事政治生活以来的年代,特别是她出任首相以后七八年来制定和推行国内外政策的主要政务活动。她是个很有特色的当代政治家,要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历史,是不能绕过这个“撒切尔时期”的。 -
敬畏思想家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原欧洲学会会长。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 此次出版的《欧洲与中国》、《敬畏思想家》、《读书与沉思》、《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四种为文集,以十余部已出版的作者自编、他编文集为主体,按主题、写作或出版时间递次编订。 即将出版的专著部分五册,根据内容及写作思路对零散的单行本进行了适当整合:《戴高乐撒切尔夫人》、《战后西欧关系(1945—1984)》(附《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1989—1990)》)、《20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附《对话欧洲》)、《莱布尼茨读本》(附《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
读书与沉思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原欧洲学会会长。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 此次出版的《欧洲与中国》、《敬畏思想家》、《读书与沉思》、《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四种为文集,以十余部已出版的作者自编、他编文集为主体,按主题、写作或出版时间递次编订。 即将出版的专著部分五册,根据内容及写作思路对零散的单行本进行了适当整合:《戴高乐撒切尔夫人》、《战后西欧关系(1945—1984)》(附《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1989—1990)》)、《20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附《对话欧洲》)、《莱布尼茨读本》(附《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
一脉文心
陈乐民先生(1930—2008)属于这样一代人:出生于民国时期的旧式家庭,接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长大后进入新式学堂,经历新思潮洗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之时,他们刚好大学毕业,怀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向往步入工作岗位,投身祖国建设。比起之前较早的一代,他们在青年时期的人生选择更紧密地与国家需要相连;比起“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他们又多了一分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惦念。 1953年起,他长期担任新中国的外交“公务员”;后又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二十年间写出《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等多部专著,开创中国的“欧洲学”研究。在女儿眼里,他西化得很,法语地道,英语流利,可以不打底稿临时用法语发表长篇演讲;喜欢吃牛排、奶酪,爱喝红酒、咖啡,吃顿好西餐舒心得很,自称全“盘”西化。但同时,他又完全沁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看的是世界,想的是中国。满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精通京戏,爱听昆曲,唱起老生韵味十足;他最大的梦想或者说是幻想是哪辈子家中能有套二十四史。他用毛笔对抗数码时代,我们的电脑不断更新换代,他的桌面上则是永远的纸墨笔砚,始终一管毛笔,一面著书立说写欧洲,一面写字作画。他的书桌上经常是一摞原文欧洲文史哲,一摞线装古书。就连他的文风和眼光也是交替变换的。 这本小书,将更多展现出陈乐民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相浸的一面。陈先生并不是书画家,书画只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著书立说之余,他坚持用毛笔在陋室书巢中挥洒出一方书画天地,这些字画太过属于文人画的理想——“自娱”,以至于其中许多连家人也未尝见过,直到他过世整理遗物,大家才连连惊叹,他究竟是如何从读书、思考、写作、疗病的缝隙里挤出时间,留下如此多墨迹。我们从中遴选部分,并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事实上,陈先生本人对他的这些字画并不满意,也绝没有想过要拿来出版),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人——他的人生际遇,他的志趣胸襟,他的思索与抗争,以及他对祖国和家人无言的挚爱,谨此表达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追思与纪念。可以说,陈先生的心路历程在他那代知识分子里是有代表性的,从这些书斋字画中,我们看到一辈人正在远去的身影,但愿他们不是真的走远了。 -
文心文事
中西两大文明,都是异质奇珍,各有殊功,比优劣极易失之浅薄,或单凭比较者的本人好恶;比相同,则难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在这部文集里,作者将以其哲人般的睿思,带领我们一起品评中国文学,回顾中西交流的历史,探询哲学在历史中的作用,为我们寻找中西相交之途径指出了一点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