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海岸边
-
欧洲文明的进程;对话欧洲
我在少年时期,即有一种印象,欧洲是个很小又很远的地方。法国诗人瓦莱里曾叹惜说:“欧洲只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块小海角呵!”然而这“海角”十分美丽而富饶,是一片生长着鲜花绿草的花园。尤其在精神领域里,这“海角”从来都是人文荟萃之所,世世代代聚集着那么多有世界影响和有历史影响的哲学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每个世纪都向人类贡献出许多“精神精英”。 研究欧洲文明的发展史时,每每有一种很深刻的印象,她是那样阶段分明而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时代变化的轨迹、频率十分清晰;把欧洲文明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凸显出来,可以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我以为这当是我们治欧洲史的用心所在。 -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是欧洲学大家陈乐民的遗著。收录了作者晚年病中随笔、日记及生前文章,披露作者病中所思:疼痛的感受、对时事的忧思、对启蒙的思索及对个人心路历程的总结,淋漓展示一位知识分子的拳拳之心。是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发声。 常说“述而不作”,我是“述多于作”。近几年,耳聋日剧,与人交流困难多多,“述”也难了,但是思想却还活跃,于是“想”(或曰“思”)多于“述”了。思想如同散云,风一吹就散去了。如果打算留住这些散云,就只有把它们“书”下来。这就是“给没有收信人的信”的由来。——《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 陈先生不爱高谈阔论,不像有些恃才傲物的学者喜欢把持“话语霸权”,他总是言简意赅、平静沉稳,但讲出的道理却令人深思与难忘。我要冒着片面与偏颇的风险说,陈先生在告别人世前留给我们的一份思想文化遗嘱,就是伸张、捍 ——徐友渔 “阅读陈乐民”在某种程度也就是阅读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思想;阅读时代的方方面面;阅读人们一直想厘清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时代大潮中的纠葛缠绕。——雷颐 -
在中西之间
本书带有思想自述的性质。作者将自己半个多世纪来家庭教育、求学、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主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娓娓道来,并不时融入当时和现今的思考,犹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发人深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学者的精神风貌及所处时代的特点。 -
对话欧洲
《对话欧洲》主要内容:两位学者在平时的读书、写作生活中,向以挖掘史料、独立思考为乐事,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审视、批判自己所属的文化与社会。在此,他们带着各自的观点、问题与疑惑,闲聊历史上的欧洲或中国。闲聊跨越时空,远眺17到19世纪的欧洲社会,围绕着启蒙精神和公民社会两大主题,聊及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市民文化、宗教、民族、市场经济、革命、政党、全球化等等诸多方面,也涉及了众多的历史人物…… -
启蒙札记
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作者在卷首语中写到:“至此,我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了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何谓启蒙?作者引领读者去探求启蒙的历史过程、了解思想家的代表、反思中国的启蒙。在今天人们对“启蒙”的理解五花八门的时候,看看这部小书,会有新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