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醇亲王载沣日记
载沣是清王朝从衰败到最终覆灭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亲历者。载沣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清王朝王室成员、醇亲王、军机大臣及炙手可热的摄政王时期的重大政事及其他社会史实,私人事件也有用心记载。由此可知,醇亲王载沣日记无疑是研究清末历史、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该项目已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此一珍贵日记由群众出版社独家收藏,完整无遗,从来不曾正式出版。群众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系中央级出版社,曾出版过《我的前半生》等享誉中外的文学、历史著作,拥有较强的文史编辑、编审队伍。近年来,群众出版社聘请相关研究专家,认真研究、整理载沣日记,并加以校订、注释,将其作为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拟以《醇亲王载沣日记》为名结集出版。 -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晚清变局与慈禧太后-肆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4:晚清变局与慈禧太后》讲述晚清大变局中的政治女强人慈禧。乾隆治世过去,接下来,就是政治上致虚守寂的“嘉道守成”时期。嘉庆帝进行过一次“成与维新”的改良尝试,结果却是虎头蛇尾。道光朝承乾嘉两朝流末,政治上陈陈相因,淆乱粗糙之象却已层层暴露。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怯懦短视的道光帝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它使得外国殖民资本势力开始渗入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咸丰帝上来之后,虽然摆出了一种攘臂奋争的姿势,却已无力阻止倾荡颠危局势的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丰再战英法联军,结果却不得不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落第秀才洪秀全在南方的趁虚而起,竟然把太平天国的这把野火烧进了南京城。正是在残阳如血的一种历史背景之下,有一位叫叶赫那拉氏的满族女子。却在繁文缛节的迷雾深宫中静静地成长起来。实际上,叶赫那拉氏一生的好运气,应该是从为咸丰帝生了独生子小载淳伊始的。这为叶赫那拉氏此后在政治上的崛起,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历史的转弯处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不惧艰难,立意透过晚情政局人事,探询一个王朝下坠的轨迹。作者深谙良史之道,号脉精准,举重若轻,每每于历史的转弯处,见出兴亡盛衰之道。晚清七十年,变局耶?迷局耶?是为无可挽回的厄运,抑或新的机遇的缘起?帝国往事正如过眼烟云,飘飘乎乎,纷纷扬扬。识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
天公不语对枯棋
这是一部紧紧围绕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讲述晚清政局的历史读物。作者笔下的北京胜迹,皇宫御苑、王府宅邸、街头巷尾,都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活动的舞台。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细节叙述,再现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与李鸿章等亲王重臣、康梁等维新人士在历史关头的艰难抉择和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不止是消闲破闷的京华掌故,更浸透着史学行家的功夫,发旧思而生新意。 全书约配两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书名“天公不语对枯棋”,典出沧趣老人陈宝琛的诗作“感春四首”,是诗人对甲午战争失败后国事危机的浓缩概括,作者移作本书书名,因为书中描写的诸多事件,正是发生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2006年初版,深受读者欢迎。此次改版新刊,作者对部分内容、图片做了调整、修订,面貌一新。 〔专家学者推荐〕 研究晚清的北京政局人物,同一主题的著作众多。姜鸣以南方才子的独特角度来写这一内容,通过老北京丰富的人与事物细节,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读来引人入胜。 ——赵启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很海派,也很京味,很专业、也很好看。上海人眼中的京华掌故,史学行家写的散文作品。发旧思而生新意。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胜”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流连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书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相当复杂,也相当有趣,作者有很会讲故事,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不过,这部书的好处不止是消闲破闷,有些篇什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就的,文章也做得很有锋芒。 ——小宝 书评专栏作家 姜鸣是个有历史眼光的敏感游客,我所喜欢的,是他那种糅合了游记与历史探究的写作方式。有了历史沉淀下来的分量,最不显眼的地方顿时也显现出非凡的意义。 ——梁文道 香港作家 传媒人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而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超过三十年的时候,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看来是更加适当的。这本书没有采用《中国近代史》这样的书名,不但因为避免雷同,而且因为这只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历史。 -
秋风宝剑孤臣泪
晚清中国,中西交冲,新旧消长。中国的大门缓缓打开,引进了摄影术、西医、火车、铁甲舰,开始有了驻外使馆、海外留学和学成后的海归,有了近代外交和官员出访,中国政治格局的动荡变化也由此展开……在时势的逼迫下,李鸿章等得风气之先的人士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成为自觉身当其冲者,数十年强毅力行,行走在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蹒跚路程上。 作者秉持“以散文的笔法写论文,以论文的严谨写散文”,从被过滤掉的历史细节入手,讲述了慈禧、李鸿章、左宗棠、翁同龢、张佩纶、郭嵩焘、严复、吕耀斗、胡传、唐国安等同光朝的政要、社会精英真实而传奇的故事。笔墨穿越于今昔之间,生动有趣。 本书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诗歌,乃至旧影像和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研究晚清著名“清流”张佩纶与洋务派大老李鸿章、与军机大臣、“清流”的后台老板李鸿藻之间的往来书信,从中发掘出大量沉睡的历史秘辛,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政局和人物的认识。 《秋风宝剑孤臣泪》是作者继《天公不语对枯棋》之后,第二部以晚清为题材的历史散文集。书名取自李鸿章——这位中国近代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政治家——临终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