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图腾
《海图腾·中国航母》引出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问号:六百年来无人懂中国海军?中国真的是千年以来自认为的大陆国家吗?在世界航海史上,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还是一艘小船?当中国的邻居都开始用海洋新思维来坐标世界,当世界进入空天时代,中国的蓝海与蓝天上缺少了什么? 时至今日,这是唯一一本以国际视野审视海洋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中国航空母舰制造史的权威之书”。 中国真的是千年以来自认为的大陆国家吗?不!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还有着相当于1/3陆地面积的海洋?而那里蕴藏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必须重视属于自己的蓝色国土。 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海空军事研究专家戴旭研究中国空军与海军战略发展多年,他的《盛世狼烟》一书,对今日中国的国防提出了相当超前的判断与观察。此次积多年之力呕心写就的新书更上层楼,并由师永刚工作室策划推出,是一部全面展现世界航母之路的著作,也是一部对中国海洋历史与未来进行解读的战略之作,一部可以引发中国军界、学界及世界各国深度思考的震撼之作,也是第一本全方位解读与揭秘中国航空母舰制造史的权威之作。 -
海军的战略和文化
罗杰·W.巴尼特著的《海军的战略和文化(海军所想所为为什么不一样)》分析了美国海军的独特战略文化、其观点和期望,以及它是如何出现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它研究了美国海军的战略方法,由此来窥探今天要由海军军官在美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担任最高军队领导职务的原因。 第2章重点讨论军事文化,然后集中介绍海军文化。 第3章分析了独特的海洋环境。 第4章在前面介绍了陌生和独特海军作战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军艺术践行者可选选项的范围。 第5章着重介绍了海军“远征”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发展成为海军的核心理念的过程。 第6章重点阐述海军战略文化和科技的关系。 第7章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的海洋战略将一些支离破碎的观点整合成连贯且真正具有战略性的与苏联对抗的方法。 -
驱逐舰舰长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詹姆斯·斯塔夫里蒂斯在“巴里”号驱逐舰(DDG-52)担任舰长两年期间的经历,向读者揭示了如何指挥一艘军舰——从初次担任舰长到应对国际危机完整经历,阐述了军舰在“实时”背景下展开的复杂本质,并描写了在“巴里”号的舰上生活,征兵期间自由的岸上活动以及作为一名普通军官其它侧面。 -
柚木武士军舰画作选
柚木武士是世界军舰绘画领域的巨擘,他的军舰画作深刻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军舰画作者。至今,他的画依然是作为各国军舰史专家研究军舰战史的重要资料。很多在历史上湮灭的名舰,在他的笔下得以“复活”。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对于舰艇的构造和外形把握非常精确,艺术手法纯熟。他的作品在中国军迷中的“热度”很高,一直受到追捧。 -
德国巡洋舰史
《德国巡洋舰史》介绍了从被称为德国事实上最早的巡洋舰——阿科纳级木制螺旋桨快速巡航舰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希佩尔海军上将(Adimral Hipper)级重型巡洋舰为止的所有德国巡洋舰,并附加了详细的舰型图,按照不同的舰型进行讲解。至此,以《日本的巡洋舰史》(1991年9月)为开端,按国别出版的巡洋舰史日文版系列,已涵盖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主要国家。通过对各主要国家的巡洋舰进行再次比较,各国巡洋舰不同的建造特征跃然纸上,趣味无穷。 -
菊花與錨
從19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海軍准將馬修‧佩里敲開日本鎖國之門後,日本人初見了西方「船堅砲利」的強大力量。對佩里的到來,日本人反應也相當迅速,隨即於1853年9月廢除「大船禁造令」,從而使日本向建立近代海軍邁出第一步,繼而在幕末一些維新行動家「尊王攘夷」的口號下迎來了「明治維新」,開始了日本海軍的快速興起。 從祈求阻擋蒙古大軍侵略的「神風」再次摧毀「黑船」的無知與迷信,經過維新派的覺醒、甲午戰爭的試煉,到擊敗俄國太平洋艦隊,日本躋身海軍強國之列,只用了短短的五十年,其成就是令人感佩的。但急速的成功也使得在整個日本民族中,尤其是軍隊中,產生了一種急躁、冒進的情緒,認為一切事情都是以武力解決為上策,而逐步將日本推向戰爭的邊緣。 日俄戰爭後,日本因為南滿門戶開放、太平洋戰略等問題,同時夾雜著因華盛頓會議產生的恩怨,逐漸走上與美國對抗之道。裕仁即位(昭和元年為1926年)後,原已強大的日本海軍,更加速建設的腳步,積極對美備戰,終致大戰。 本書特色 本書著重於日本海軍興起的背景及其茁壯為海軍強國的過程,這些過程大致是完成於明治、大正年間。其間雖曾經歷了一些來自國內、外的阻撓與限制,如國會?黨派間的傾軋、與陸軍的權力鬥爭、日俄戰爭、華盛頓條約等,但在舉國一致支持下,仍向強國之路大步邁進。另對於日本海軍史上的標誌性大艦如「長門」級、「金剛」級、「三景」艦等,以及對海軍發展進程有關鍵性影響的造艦計劃如「六六艦隊案」、「八八艦隊案」等,以專文方式呈現。進入昭和時代的日本海軍,已是世界第三大海軍強國,其發展更是日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