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中的国
这是一本用影像和文字记录当代中国无数瞬间细节的著作,也是中国纪实摄影经典之作的“列传”。20余位摄影家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激荡变革的时代和随着历史颠簸起伏的个体命运,见证了这个国家的伤痛和辉煌,体察着世间的人情冷暖。他们亲身体验了中国的变革,解读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带你观看未曾体味的历史细节,带你重回历史的现场。他们将个体生命与时代记忆融于一体,形成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家国影像。我们仿佛可以穿透厚重的历史看到未来…… 【编辑推荐】 26位中国当代著名影像记录者的独家口述。 99幅经典影像背后鲜为人知的珍贵记忆。 70年来中国重要时刻历史细节的现场重回。 以镜头见证时代;用影像理解中国。 宏观视角和微观白描并存,展现中国社会的脉搏跳动。 中国国家地理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联袂打造。 本书用一幅幅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珍贵照片呈现中国无法忘却的历史细节,26为大师级影像工作者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将变化的世界、变化的中国图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 【名家推荐】 鲍昆(著名摄影批评家、策展人): 当影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叙事手段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时,摄影就更清楚地说明自己不是一门单一的艺术了,虽然许多以摄影的名义开始自己生涯的人仍然认为摄影是他毕生追求的艺术。《影像中的国》这本书,以众多与历史一起走来的摄影人的讲述,证明了这一历史轨迹。虽然本书采访对象的口述未必绝对准确,但它毕竟给公众开启了一扇回望时光之门,让人们反思今天的由来。 翁乃强(著名摄影家): 这本书介绍了二十多位影像工作者的实践心得,也反映出历史的留痕,希望读者们能喜欢。 王景春(《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编委): 这份文本以一种平和随性的笔调展现了作品背后的诸多故事,以及摄影家的心路变化与思考,这些故事与思考更多的并非关于摄影本体,而是关于历史、时代、个人成长的微妙互动。 -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
人们以前所了解的“老舍之死”,有些是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按照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用固定的“特性形容词”编纂成的另一种形式的“荷马史诗”,或“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里面保存了多少的“历史的真实”。 “老舍之死”在口述史学上的意义在于,它对同一事件的多元叙述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多个侧面。不同的声音之间,有“共存、互扰、矛盾”;不同的声部之间也常有“遮掩覆盖”;也许还有人试图将自己的声音作为独唱,而将历史简单画上句号。我曾为此迷惑不解,现在则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罗生门”式的历史真实才是历史的至少一种意义所在。——傅光明 -
战争与爱情
战争与爱情,ISBN:9787561718940,作者:(美)唐德刚著 -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
国内首部深度呈现台湾老兵烽火岁月与飘零时世的人生大书。 台湾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同历史的活化石,其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载体。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战争史,一部抗争史。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为国内首部多位台湾老兵的采访实录。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采用双色图文书,书中相当多的老照片保留了多位老兵的人生记忆,是为历史的见证。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深入挖掘了十一位台湾老兵的身世经历,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经历的大历史事件和个人悲欢,部分还原了金门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以及蒋介石残余部队撤退台湾的历史。作者赵川择取的人物以普通老兵为主,但各有其特点:有在国民党军队大撤退时被掠从军的,有被强行“抓壮丁”的,有经历朝鲜战争作为战俘被送往台湾的,有金门战役被俘留在台湾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战争史,一曲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沉浮悲歌。他们经历了战火硝烟,经历了战后作为“外省人”在台湾的艰难谋生,经历了骨肉分离的生命悲剧。作者赵川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客观记录了这个日渐“凋零”的群体,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述了他们曾经的艰辛和与当局抗争以及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人生,展现了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中的人生际遇。 -
1944-1948我的战争
《1944-1948我的战争》为口述历史,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七师服役。《1944-1948我的战争》真实记录了作者少年时期的幸福家庭,是如何在日寇的炮火下家破人亡的,最终走上了同仇敌忾的抗日道路,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既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场面。一九四六年新六军被调到东北战场,作者厌恶内战,先后三次脱离部队,其间还发动学潮抗议当局从学校征兵,在警察宪兵的追捕下四处逃亡。受生活所困,最终不得不回到部队继续当炮灰。《1944-1948我的战争》作者以种种亲身经历揭露了诸如军队内部的贪污腐化和派系斗争以及基层官兵厌战情绪,以新的角度展示了国民党必败的结局。在警察追捕期间,作者受到一个女学生及其家人的保护,双方逐步产生感情,沈阳解放前夕,女学生穿越解放军、国军两道封锁线来到作者身边,在战火中结婚,战争中的爱情成为本书另一大亮点。 《1944-1948我的战争》截至沈阳解放、作者进入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1949年被释放为止,作者时年21岁。 -
张学良口述历史
本书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