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史札记.人物篇
《国史札记——人物篇》是一本研究共和国几十年来若干重大事件的论文集。作者林蕴晖是多年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有厚实的档案资料积累和理论功底。《国史札记——人物篇》根据19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中央机构编辑和公开出版的大量文献,领导人年谱、传记、日记及回忆录等,对长期以来共和国史研究中一些语焉不详或令人困惑的事件和问题逐一进行考证、研究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廓清了一些历史之谜。 -
王明中毒事件调查
回到历史的现场,洞穿历史的迷津,抵达历史的本质,还原历史的真相! 丁晓平编著的《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以沉潜求实的态度、简洁苍劲的叙事、抢救性的挖掘,解密历史,还原真相,以辩证分析的历史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复杂斗争,将革命史融入中华民族史、中共党史和人类情感史去书写,体现了学术、历史、文学跨界和跨文体写作的独特魅力和境界。 事发于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王明中毒事件”,是王明孟庆树夫妇借在中央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技术事故而炮制的一起莫须有的政治事件。1975年,王明在其遗著《中共五十年》中再次“旧事重提”,骇人听闻地诬蔑毛泽东“给王明下毒”。至今,这些谣言仍堂而皇之地被复制、贩卖和炒作为所谓的“政治阴谋”,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由于王明拿走了当年在延安中央医院的全部病历,另一部分医疗会诊和审查记录被康生秘藏后流落民间,导致数十年来“王明中毒事件”始终如一团迷雾,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件“谜案”。《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以新发现的尘封近70年的20件流落民间的原始档案和文献作为物证,并采访健在的亲历者和当事人作为证人证言,针对王明《中共五十年》中所谓毛泽东“蓄意毒害王明”的歪曲诬蔑之词,逐一进行质证和辨析,完整、权威、详实地记叙了“王明中毒事件”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起到了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同时以辩证分析的历史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复杂斗争。 -
中顾委工作纪实(1982-1987)
「中顧委」全名為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於1982年成立,1992年撤銷,歷時十年之久。鄧小平出任第一屆中顧委主任,薄一波、許世友、譚震林、李維漢等中共元老出任副主任。首任秘書長為榮高棠 。薄一波與榮高棠是中顧委日常工作的主持人。從1986年起,作者作為榮高棠的秘書,親身經歷了中顧委的機關工作。 中顧委由一批經歷文革而倖存的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及軍隊高級將領組成,被人視為中共的「元老院」。這批中共元老權重位尊,在上世紀80年代 ,有些人名為「顧問」,其實一言九鼎 ,如鄧小平、薄一波等 。他們的言行作為,影響甚至改變了改革開放的格局。 本書的脈絡依據是作者根據榮高棠十年間的多次口述及提示而整理的文稿。文稿曾經榮本人審閱並予以補充訂正。榮逝世後,作者根據相關文獻及佐證資料重作譔寫,三易其稿 ,是當下有關中顧委的第一本內容最為詳盡的著作 ,披露了該機構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詳情,為研究改革開放運動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
China Under Mao
China’s Communist Party seized power in 1949 after a long period of guerrilla insurgency followed by full-scale war, but the Chinese revolution was just beginning. China Under Mao narrat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aoist revolutionary state from 1949 to 1976—an epoch of startling accomplishments and disastrous failures, steered by many forces but dominated above all by Mao Zedong. Mao’s China, Andrew Walder argues, was defined by two distinctive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Communist Party rule: a Party apparatus that exercised firm (sometimes harsh) discipline over its members and cadres; and a socialist economy modeled after the Soviet Union. Although a large national bureaucracy had oversight of this authoritarian system, Mao intervened strongly at every turn. The doctrines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at produced Mao’s greatest achievements—victory in the civil war, the creation of China’s first unified modern state, a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ife—also generated his worst failures: the industrial depression and rural famine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violent destruction and stagna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Misdiagnosing China’s problems as capitalist restoration and prescribing continuing class struggle against imaginary enemies as the solution, Mao ruined much of what he had built and created no viable alternative.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he left China backward and deeply divided. -
北上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
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
《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研究》内容简介:和以往中共党史、中共组织史研究侧重制度条文而忽略实际运作的情形不同,《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研究》另辟蹊径,将关注重点从制度层面转向了实践层面、运作层面。作者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以各级党内文件为基本资料,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侧重探讨与党组织相关的各种实践问题,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共产党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凡六章,分别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群体、干部群体、组织结构、党员教育、组织纪律、党政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书中关于党员群体和干部群体的社会构成、新党员的吸纳机制、干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基层组织的状况和效能、组织纪律的制定与实施等问题的论述,都颇具新意和深度,予人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