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rity and Danger
在线阅读本书 Mary Douglas is a central figure within British social anthropology. Studying under Evans-Pritchard at Oxford immediately after the war, she formed part of the group of anthropologists who established social anthropology's standing in the world of scholarship. Her works, spann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been widely read and her theories applied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金翼
本书是用文学体裁写成的学术专著。它述说两个家庭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的经济方式,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日渐衰落,再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剖断面。文字浅显流利朴素平白,内容丰富生动。 -
天真的人类学家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一种学术作品罕见的软性触角,以一种英国式幽默风趣的笔调彻底摧毁了田野工作的美丽幻想,将隐匿于严肃人类学专著背后的鲜活经历与感触一一呈现给读者。 -
Principles of Visual Anthropology
目 录 译序………………………………………杨慧 关于翻译、出版《影视人类学原理》的说明………………………………………王筑生 《影视人类学原理》中译本序言……………………………………… 保罗·霍金斯 著 杨慧 译 民族志影片与电影 民族志电影史………………………………………埃米莉·德·布里加德著 杨 静 杨昆 译 作为文化纪录的故事片……………………………………… 约翰·威克兰德著 杨 静 杨昆 译 新近民族志电影的一些动向 摄影机和人……………………………………… 让·鲁什著 蔡家麒 译 自然现象的电影拍摄研究:基本战略…………………………E·理查德·瑟伦森 阿利森·雅布隆科著 王庆玲 译 跨越观察法的电影……………………………………… 大卫·麦克道戈 著 王庆玲 蔡家麒 译 影视人类学与历史 民族志电影和历史……………………………………… 让-多米尼克·拉茹 著 刘永青 译 我们的图腾先祖与疯狂的灵媒 ……………………………………… 让·鲁什 著 刘永青 译 电影和录像的一些专门用法 摄影与影视人类学……………………………………… 小约翰·科利尔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磁带录像:人类学观察与分析的新技术……………………… 约瑟夫·H·谢弗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文化形式分析的视听工具……………………………………… 艾伦·洛马克斯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在民族学研究中使用影片……………………………………… 蒂莫西·阿什帕特西·阿什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人类学信息透视 第一家影视资料馆……………………………………… 寿广大森 著 杨昆 译 论日本电视台民族志电影的制作方法……………………………………… 市冈安子 著 李全敏 译 刘永青 校 影视人类学的未来 自我意识在部落成员间引发的恐慌………………………………………艾德蒙·卡彭特 著 杨昆 译 影视记录,人类知识和人类未来……………………………………… 理查德·瑟伦森 著 阚跃明 译 结论:民族志电影及人类学理论……………………………………… 保罗·霍金斯 著 和匠宇 译 杨慧 校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 YangHui About the Chinese Version ..........................................Wang Zhusheng Foreword ................................................ PaulHockings ETHNOGRAPHIC FILMING AND THE CINEMA The History of Ethnographic Film ............... Emilie de Brigard Feature Films as Cultural Documents..........................................John H. Weakland SOME RECENT APPROACHES TO ANTHROPOLOGICAL FILM The Camera and Man......................................... JeanRouch Research Filming of 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mena: Basic strategies.......E. Richard Sorenson and Allison Jablonko Beyond Observational Cinema ......................................... David MacDougall VISUAL ANTHROPOLOGY AND THE PAST Ethnographic Film and History.........................................Jean - Dominique Lajoux Our Totemic Ancestors and Crazed Masters.........................................Jean Rouch SOME SPECIALIZED USES OF FILM AND VIDEOTAPE Photography and Visual Anthropology......................................... John Collier Jr. Videotape: New Techniques o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in Antliropology ...................... Joseph H.Schaeffer Audiovisual Tools for the Analysis of Culture Style......................................... AlanLomax Film in Ethnographic Research......................................... Timothy Asch and PatsyAsch THE PRESENTATION OF ANTHROP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First Videotheque.........................................Yasuhiro 0mori Ethnographic Filmmaking for Japanese Television...................................... Yasuko lchioka THE FUTURE OF VISUAL ANTHROPOLOGY The Tribal Terror of Self-Awareness.........................................Edmund Carpenter Visual Records, Human Knowledge, and the Future.................................... E. RjchardSorenson Conclusion: Ethnographic Filming and Anthropological Theory .................................... paulHockings -
後事實追尋
智者面前有一頭真的大象,智者在大象面前蹲了下來。智者說:「這不是一隻大象。」過了一會兒,當大象轉身並開始笨重的移開,智者心中升起一股懷疑:是否有可能大象根本就沒有出現過?最後,當大象完全從智者的視線中消失,他往下看著大象遺留下來的足跡,很肯定的宣稱:「的確有一隻大象曾經在這裡出現過。」至少對我而言,人類學就是這樣:從大象留在我心裡的足跡,試圖去重構難以捉摸、相當虛無飄渺,而且至今已消失無影無蹤的大象。 …… 在如此不確定的追求下,在這樣不同的人群裡,在這麼分歧多樣的時代中,並沒有太多的確定或是封閉的感受,甚至連到底在追求什麼也不是很清楚。但這是一種度過人生的絕佳方式,時而引發興趣、時而令人沮喪,既有益處又充滿樂趣。 ——克利弗德.紀爾茲 紀爾茲的異想世界 紀爾茲,人類學一代宗師,如何回味自己精彩而豐富的學術人生?對於自己學門的徒子徒孫留下哪些忠告與建言?對於想一窺人類學奧秘的讀者又給予何種想像?《後事實追尋》這部迷人的作品,提供了回答上述問題的種種線索。 紀爾茲一生寫下數部學術經典(如《文化的詮釋》、《地方知識》、《工作與生活:作為作家的人類學家》),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族誌作品(如《爪哇的宗教》、《峇里島的親屬關係》、《摩洛哥社會的意義與秩序》)。但他學術巨人的身影及浩瀚淵博的學識,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免讓人望而生畏,所幸紀爾茲留下一張進入他異想世界的知識地圖——《後事實追尋》。後人按圖索驥將能發現經典民族誌的許多空白間隙,而地圖所載軼事、典故、趣聞更是賦予理論生命的重要血肉。 紀爾茲在回顧自己的學思歷程時,一方面不停追問什麼是人類學?什麼是田野工作?什麼是民族誌書寫?另一方面又深刻反省始終牽動著人類學事業的西方霸權,以及當代糾纏難解的現代性問題。在這本深具反思性的回憶錄中,紀爾茲以兩個國家為經、四個十年為緯,交織建構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並娓娓道出慧黠而深邃的體悟洞見。追隨大師的足跡踏上旅程,我們終將發現:事實,在行路的終點。 -
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生前的日记在1967年出版后,引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争议: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山祖师式人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特罗布里恩岛考察期间,所记日记与他在严肃著作中对于当地人的态度相去甚远、充满矛盾。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当地人的鄙夷和痛恨(甚至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而且他还不断怀疑自己和工作的意义,并饱受情感、健康的困扰。 本书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马林诺夫斯基在1914-1915年间和1917-1918年间的两本日记。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一本从未打算发表的私人日记,他的记录简单明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窥到新几内亚土著在当时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马林诺夫斯基作为普通人较为阴暗的一面和他对于个人人生、事业和感情的思考。 现在,这本日记已经被广泛用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的伴侣读物,因为它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类学家在实际调查工作中的困惑与坚持,更将人类学家中的“人”回归到了其原原本本的含义,将人生的这种困惑与坚持扩大到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心有戚戚焉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