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本書由余英時先生的25篇論文組成,討論主題集中在中國思想史,從先秦到當代,釋證中國文化中的人文情懷和理性精神。體裁有專論、書評、條目和序跋,先後發表於1980-2006年。內容包括「魏晉時期的個人主義和新道家運動」、「清代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初論」、「孫逸仙的學說與中國傳統文化」、「20世紀中國國史概念的變遷」等。 -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本書是根據作者於1984年 9 月 1 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公開演講的紀錄改寫而成的。這是中國時報主辦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演講系列的一個總結。就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從澄清價值系統著手,將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予以精微的闡發和透澈的疏通。超然於全面西化和極端保守的傳統爭執之外,既不左右袒,也不作調人,而實事求是、允執厥中地提出了具體、平正而圓融的看法。雖然作者謙稱其看法並非唯一觀點,亦非最後定論,但一般有識之士都不約而同地公認,這篇文章即使不是百年來中西文化論辯最後的斷案,至少也是五四以還這六十年來所有討論文字中見解最圓熟、立論最透闢的一篇,堪稱是燕許大手筆,世紀大文章。 -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詮釋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ISBN:9789570803334,作者:余英时著 -
卮言自纪
《卮言自纪:余英时自序集》由彭国翔编。在半个世纪以上的学术生涯中,余英时先生的自序往往是其著作的点睛之笔。《卮言自纪:余英时自序集》几乎囊括余先生历年来各种重要代表著作的自序,为读者提供了得见宫墙之美的津梁。读者由此可以领略其学术思想之大端与旨要。 -
现代儒学论
本书收集了余英时论现代儒学的文字共八篇,以儒家政治、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为讨论重点,从“形而下”的历史角度,揭示了儒学在现代遭遇的困境,以传统建制的消失揭示儒学的毁灭性危机,论证儒学随着建制的消失而成为“游魂”,别开生面地提出一个历史学者对传统文化式微的忧患之情。 -
人文與民主
本書選萃余英時先生寫於八○年代後,關於人文與民主議題的文章,以人文篇、民主篇與思想篇勾勒一代知識人的思想精華。 身為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余先生對人文研究在華人社會的發展關注的很早,一九八四年與已故的吳大猷先生討論人文與科學的發展時,已預見臺灣社會中科學當令、功利取向的長程發展隱憂。 兩位先生皆認為當時社會的進步集中在外在環境,個人的內向開發卻被遺忘了,於是產生很多道德、心理方面的問題。 除了人文研究,作者也關心民主在中國的發展,他根據自己在思想史長年的耕耘,不僅對民主提出通論性的闡釋,亦就兩岸三地不同的民主發展提出歷史解釋。 他表示一九四九年後,臺灣之所以走上民主,中國沒有,是因為中國人文傳統在兩地截然不同的命運,臺灣保留了,中國則徹底地破壞了。 余先生並強調人文傳統中的儒學一支有許多普世價值與西方民主制度巧妙接合;換言之,儒家傳統是民主在華人世界的基石。 書名取之「人文與民主」,是作者呼籲社會用人文給生命灌注精神價值,並期許臺灣作為中國文化社群的代表,在有了民主的選票後,更能以「人文」修養改進民主體制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