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本书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披览了许多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是近年来反映中西交流方面非常值得阅读的文本。 -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讲述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现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而《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致力于对以礼研究相对薄弱的“西史东渐”进行历史的寻绎和价值的重估,也因之凸显其原创性。作者认为晚清西方史学译著的传播对中国史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使晚清史学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使上述结论坚实有据,全书力图在资料上有新的开掘和突破,在方法上立足于实证研究,并借鉴了“ 阅读史”和“译介学”研究中的接受理论,在论述体裁上则采用符合论题意蕴的“专题史”样式。全书将对问题的解读建立在一定的量化的基础上,力求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试图在传播与影响研究的层面上来回应和修正前人研究的不足。作为《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附录的《晚清(1822-1900)历史译著提要》收录所统计到的各种门类、体例的西方历史译著单行本多达89种,是一份珍贵的史学史资料;《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另附有比较完备的人名、书名索引 -
近代传教士论中国宗教
儒教是一种“国家宗教”、“政权宗教”? 中国宗教的历史是由一神教不断堕落成多神偶像崇拜的过程? 祖先崇拜是中国人的宗教? 18世纪末以来,基督教传教士主要围绕上帝创世论、一神论、永生论等中心议题,对中国诸宗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加之他们对偶像崇拜、多神教的批判立场,反映了基督教新教传统中耶稣作为道路、真理、生命的基本立场。近代传教士的著作及其论述,呈现出他们对中国宗教认识和研究的思想脉络,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了解中国宗教研究的近代思想史渊源。 本书是 “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的最新一种,之前已出《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和《上帝与皇帝之争——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治》两种。 -
奉天三十年
本书作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1855年出生于苏格兰。22岁时,进人爱丁堡大学医疗传教士学院。毕业以后,长期在中国东北传教。本书的合作者伊泽·英格利斯为杜格尔德的妻子。1914年,她和杜格尔德应一位伦敦出版商要求写作本书,成书后由伦敦“康斯特布尔有限公司”于1914年5 月出版。 1883年至1913年这三十年,是东北历史风云变幻最为复杂的时期,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黑死病、辛亥革命,起伏跌宕。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形象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因此,本书为晚清史、东北地方史、基督教传播史、社会史等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又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文史读物。 杜格尔德虽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但这并不等于其所有记述都符合历史实际。为了保留历史著作的完整性,我们对书中某些观点没有改动。读者在阅读时千万不要忘记他的真实身份:一位著名的英国医疗传教士,一位基督徒。 -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以传教士东为序曲,然后系统地了自鸦片战争迄1949年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部过程。作者通过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的重点介绍和分析,史料丰富、论证严密,充分揭示了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一条开往中国的船
《寻找·苏慧廉》出版后,作者沈迦继续寻访调研,利用未用尽的一手材料,陆续撰写了十余篇独立文章,继续叙说与苏慧廉有关的传教士在华的往事逸闻。其中有涉及胡适的信仰认识及与苏氏父女的交往,这是早已汗牛充栋的胡适研究所忽略的;还讲述了翁同龢家族这个晚清文官家族如何与传教士交往,并由此影响了后辈的传奇生活;《陈寅恪受聘牛津的缘起》则首次披露了陈公与苏慧廉承前启后的关系。寻找、写作苏慧廉的背后故事也有记录,如《英伦“寻宝”三记》《牛津寻找苏慧廉墓地》等,作者寻访前人足迹遍布几大洲,不乏曲折离奇之经历。书中另有部分文章是与温州近代史有关的,苏慧廉在温州生活了四分之一世纪,由他的视角回望这座现在闻名遐迩的城市,不论是重新解读枫林教案的起承转合,还是考证艺文学堂的细枝末节,作者都能用鲜见的域外材料,说出不一样的故事。 作者虽以运用史料、考据史实见长,但在铺陈、叙述时亦具备技巧,把历史写得既扎实又好看。还有很多来自海外的珍稀老照片,也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