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赵国史
十六国时期,虽然仅是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但却有其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过去的封建史家囿于民族偏见,受传统的封建正统史学观点的束缚,视十六国为僭伪,贬之过甚,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所建的政权,更是如此。所以,几千年来,除了当时有为十六国修史者外,至今还很少有十六国国别史的专书。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十六国国别史的研究,但苦于史籍之散佚,资料之缺乏,收效不大。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为了研讨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以为今天的借鉴,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作者不揣冒昧,鼓足勇气,写下了这本《汉赵国史》。汉赵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内迁少数民族匈奴在内地建立的政权,也是十六国较早建立的政权之一。它的存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在中国历史上仍然留下了一定的影响。过去的封建史家往往把建立汉赵政权的内迁匈奴,作为引起中国历史上十六国分裂混战局面的罪魁祸首。这是有失公允的。中国北方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形成,乃是东汉以来国内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及世家大族的发展,王权的衰落等引起的必然结果,不是内迁的少数民族所能左右得了的。相反,汉赵政权的建立者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利用各族人民反抗西晋的斗争,一举推翻了腐朽的西晋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权。这个政权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承袭了汉魏以来汉族政权的传统,又兼其旧俗,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创造,对以后的封建王朝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当时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汉赵统治者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措施,修建城镇,人口激增,使其京都平阳、长安地区的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从汉赵兴衰的历史中,还可以看到匈奴统治者的暴虐和滥用民力,及其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看到它是怎样迅速走向衰弱,最终为后赵所灭亡的。本书根据现存史籍和文物考古资料,首先论述了东汉末年以来内迁匈奴的活动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然后叙述了汉赵国兴衰的历史,最后对其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作了大胆探讨。书名之所以定为《汉赵国史》,是因前赵史官和苞撰有名为《汉赵记》的史书而来。总之,十六国国别史的研究和撰写,才刚刚开始,抛砖引玉,如此而已。 -
敕勒与柔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区的民族,即匈奴、鲜卑之后主要就是敕勒(高车)和柔然。他们对中国北方及中亚历史发生过较大的影响。本书即对这两个古代民族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内尚属首次。此书出版后,港台、日本及国内有关论著多有引用,有一定影响,并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氐与羌
本书是马长寿先生的遗著,动笔于一九六二年,以后时断时续,到一九六五年,一直没有完成。十年浩劫中,原稿虽几经辗转,但幸运地保存下来,而先生却因精神上备受摧残,不幸于一九七一年五月病逝。 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研究,四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著述甚丰,尤其对中国民族史颇多建树。先生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尤注意亲自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故所著多有创见,自成一家之言。 这部未完成的遗稿,出版社委托我整理出版。我虽从先生学习中国民族史多年,自知能力菲薄,实难担此重任,但又感义不容辞,故忞勉从之。如有不符先生原意之处,自应由整理者负责。 -
北狄与匈奴
此书系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名著之一。前一部分论述了匈奴的兴起之前先秦时期北方的狄诸部,后一部分用较大的篇幅论述了北方强大的匈奴兴衰的历史,包括其语言、文化和经济形态(奴隶制)。 -
乌桓与鲜卑
-
上帝之鞭
匈奴人阿提拉、契丹人耶律大石和蒙古人成吉思汗这三位历史人物,都是从个人理想出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掠夺欲望去征服欧亚世界的。他们为世界带来战争和死亡,而后又重新为其布局。西方人在他们刚出现的时候,因为不喜欢他们来自落后的地区,而且缺少文明,所以便称他们为“蛮族”,但当西方的城市被掠夺,建筑被无情地摧毁,高贵被凌辱,乃至文明被撞击得东倒西歪时,西方人便惊呼:上帝之鞭出现了。 他们三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东方草原出发,用极富游牧特色的方式去征服世界的。他们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并且因为他们都是来自落后地区的牧民,所以,他们身上呈现出了一股奇特的地域气息。按勒内·格鲁塞的说法,他们是一群大地之子。他们终其一生都要让自己在开阔的地方生活,并为之不惜一切地去打仗,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为战争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