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哈佛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哈佛中国史丛书第六卷! ★作者罗威廉为当今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也是西方学界研究清史的第一人,他在国内出版的《红雨》《汉口》等作品在读者心目中已成经典佳作;★抛弃清朝乃衰落之朝代的传统观点,高度肯定“大清”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颠覆学界和读者认知! ★本书堪称数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最重要的通俗佳作,为研究清史及中国近现史者所必读。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末卷。本书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以深入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作者罗威廉教授是驰名国际的清史专家,他同时融合了新清史、社会史、内亚史、东亚史以及比较世界历史的眼光,对于清代历史各重要阶段的起源、发展及特性,做出了完整而深刻的诠释。本书堪称数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最重要的通俗佳作。 -
大清棋局
★罗澍伟(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金纲(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周少川(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侯杰(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冬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思想史学者) 联袂推荐 ------------------------------------------------------------------------- 本书为中国首部90后历史学人独立撰写,并得到学界高度认可的清朝通史。 书中详尽记录了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体系从萌芽、构建到巅峰、衰落、崩溃的全过程。 书中有大量普通读者闻所未闻的正史记载,也有大量普通读者见所未见的传奇故事,事事有依据、有出处,所有叙述均以《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传教士记载、明清民间士大夫文集等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托。 本书以当年明月式风趣轻松的笔调来叙述史实,以黄仁宇式大历史观来做整体架构,以陈寅恪式博学严谨的考据来探明真相,是连接学术著作与通俗读物的桥梁。 ------------------------------------------------------------------------- 本书作者内心充满对历史真谛的渴望,对真相的探寻,对真知的求索,其中还不乏真情流露。他将官修的《清实录》、起居注、朱批谕旨,以及《朝鲜李朝实录里的中国史料》,还有中国文人编就的野史、笔记、文集、日记,外国人在华的游记等冶为一炉,向读者娓娓道来。他在追求宏大格局的同时,并未放弃很多细节的描摹,字里行间,浸透着年轻人对历史的观察和思酌。 ——侯杰 -
清季一个京官的生活
李慈铭 -
《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全24册)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编译的《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近日将由湖南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本书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的一种,系清代乾隆朝满文寄信上谕的汇编,并全部进行了汉文翻译,共24册。第一册为总目录,其他各册为满汉合璧形式,前半部分为满文,后半部分为对应的译文,译文部分约200万字。 寄信档是寄信上谕档的简称,是清代军机处专门抄载寄信上谕的重要档簿。满文寄信档是以满文记载事关这些领域各种事件之密寄上谕专档。通过皇帝的密寄谕旨,既可以清晰地了解众多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又有助于了解清朝皇帝政务决策过程及心理状态,真实地反映了皇帝面对各种事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通过寄信上谕中皇帝的批示,也可窥知其性格与治国理念,诚为深入研究清史的最为真实、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满文寄信档所使用的语言是清代的“国语”,其记载多属当朝密不宜宣之事,对乾隆朝的一些重要史事的记录较之汉文史料更为详细、真实,而且,满文寄信档不但抄载了寄信上谕,而且同时记载了寄信上谕发交情形,从中可以了解寄信上谕如何送交接奉之人,对研究清朝官僚系统的公文传递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史料价值超过了汉文上谕;又因为寄信档是历史事件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是对此事件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表明了皇帝对某事最初的处理意见与态度,这是根据某种需要而撰写、编制的实录、方略等官修史书所无法比拟的。因为满文所发上谕内容多为机密不宜外传的要务,所以即便在清朝亦未曾全部汉译。清代为修方略,曾经选择汉译了其中的大约百分之三十左右,尚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密寄上谕从未面世。《清高宗实录》等书收录了一些谕旨,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且多为摘录。此次《译编》将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全部乾隆朝满文寄信档影印并翻译,显而易见,其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收录了乾隆十五年至二十一年,二十六年至六十年的满文寄信上谕4289件,加上附件22件,共计4311件,并将其全部翻译为汉文,译文部分约200万字。寄信档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大部分档案从未公布于世,其内容涉及乾隆朝的政治、民族、宗教、军事、经济、对外关系诸方面,以边疆事务、军务、民族宗教事务及外交事务等居多,反映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与方式,于当今亦有重大借鉴意义。档案对一些乾隆朝重要史事有更为详细、真实的记录,为《清高宗实录》、《乾隆朝上谕档》等所不载。另外,通过档案也可窥知乾隆帝的个性与治国理念。 乾隆朝是清代鼎盛时期,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近代中国疆域确立的重要时期,西北、西南、东北的民族、边疆问题成为国之要务。寄信档中大部分内容,即是发与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军政长官(如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定边左副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等)以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如喀尔喀亲王、吐鲁番郡王、章嘉呼图克图、新疆各城伯克等)的廷寄。廷寄对象不乏乾隆朝重要人物,如尹继善、明瑞、阿桂、和珅、和琳、福康安、福长安、李侍尧、阿里衮、英廉、舒赫德、温福、海兰察、常青、国泰、勒尔谨、伊勒图、成衮扎布、车布登扎布、拉旺多尔济、桑斋多尔济、蕴端多尔济、额敏和卓、霍集斯等。从此亦可见这些寄信上谕的重要性。 边疆、民族事务方面,寄信档内容涉及新疆地区的屯田与牧厂事务、刑案情况、遣犯问题、各民族关系,东北地区的私垦、参务问题,西藏地区的班禅入觐及其转世灵童确认问题,等等。 对外关系方面,寄信档涉及清朝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哈萨克、巴达克山、爱乌罕、霍罕、布鲁特、安集延等)、朝鲜、缅甸、安南、南掌、廓尔喀的关系。其中,反映与俄罗斯的边界交涉、恰克图贸易、逃人问题以及中亚各国使者入觐的内容颇多。 除边疆、民族事务与对外关系外,寄信档亦涉及一些乾隆朝的重大事件,如乌什事变、明瑞征缅、土尔扈特部回归、王伦起义、六世班禅入觐、苏四十三起义、林爽文起义等,特别是乌什事变、明瑞征缅两事,寄信档有着系统、详细的记录,可反映事件的基本过程,更可补实录、方略等之阙误。内政方面,寄信档有反映处理甘肃冒赈案、李侍尧贪污案、国泰贪污案的意见、措施等整顿吏治方面的内容,有制造文字狱(胡中藻案、章知邺案、王锡侯案等)、查禁鸟枪、查禁天主教等强化统治秩序的内容等。 此外,寄信档中还有祈雨仪式、祭祀河神、祭祀刘猛将军及八蜡神、关帝崇拜、满族人及锡伯人改汉姓汉名、某地或某部族流行天花等记载,这些内容可为清代社会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本书为研究清代乾隆时期的政治史、民族史、军事史、外交史、经济史及乾隆帝本人提供了新颖而翔实的参考资料,必将进一步推动清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
在大清帝国的航行
本书是英国访华使团于1792年9月至1794年9月访问中国期间及往返途中的见闻记录。作者对使节的公开活动进行了较为忠实的叙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他亦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圆明园的宫殿、万里长城的情况行诸笔墨,描述了使团成员逗留清廷时的种种感受,笔触充满异样情味。而其中对18世纪中国的人文风貌、宫廷生活的描绘和对两国迥异风俗的对比观察,尤其具有研究和参考价值。 -
袖中东海一编开
历史研究的视野不当囿于国别,而应以具有相互联系的区域作为论述的空间,探讨跨国家和跨区域的技术传播、贸易以及相关的诸多交往。在明清时代,东亚是个具有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区域空间,在东亚视域中考察中国区域社会的诸多问题,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还原而为具体人群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将各种原本孤立的现象加以综合分析,从而缀合出更为完整的社会文化图景。本书作者重点发掘朝鲜燕行录、琉球官话课本、日本唐通事史料以及近代西方传教士书写的方言文献,以社会史研究的方法将各类史料熔于一炉,在全球史的视野下瞻瞩中外、盱衡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