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洲开国史讲义
孟森(1869一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於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後,於1913年当选为民国临时政府来议院议员,为配合议会活动,曾撰写时政论文;与此同时,相继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专题考证文章,在当时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至七七事变止。 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对清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对明清史的研究有着较深远的影响,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
慈禧与光绪
本书作者是美国人依查克·泰勒·黑德兰(1859~1942),中文名字何德兰。他是美国以美会教士,1888年来华,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亲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后岁月。他留华既久,又与上层社会多接触,依据自己的见闻的写的此书颇能幸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比如对于光绪的喜欢看书和慈禧的书画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书中披露的那些详尽细节却是前所未闻。 -
清史简述
本书在内容上高度概括,重点突出,提纲携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在书中,作者不囿就说,就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且有助于读者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清史简述》 是郑天挺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既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全书高屋建瓴,总揽清朝特点,抓住了清史的关键问题,尽管简单,还是颇多创见。 -
清史(上、下册)
《清史》(上下)是中国断代史系列中排序最末的一部。起自努尔哈赤起兵,下限至清帝退位,共140余万字。作者认为:清朝历史的基本特征是集中国封建社会之大成;应以“大一统”作为认识、评价清史的一条基本线索和准则;以发展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清史;以各氏族一律平等的原则看待清朝对中国的统治。此清史观贯彻于全书的始终。 -
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
本书由《北京郊区的满族》、《京旗的满族》和《府邸世家的满族》三部分组成。《北京郊区的满族》,记录的主要是满族下层人民生活、习惯、思想、感情;《京旗的满族》,记述了1949年以前作者亲自调查的北京城区满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姓氏、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征,为了解1949年以前北京城区的满族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府邸世家的满族》,对各王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一起走向没落的社会背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是研究清史和满族史弥足珍贵的历史记载。可以说本书是一部二十世纪京郊、京旗、府邸世家满族的变迁史。 -
清初政治史探微
《清初政治史探微》(以下简称《探微》)包括前编和后编两部分。前编是我的博士论文《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后编由三篇文章组成。《初探》的任务是解决八旗制格局之上的国家形态。为此,首先要对八旗制有我自己的界定。在我看来,八旗是满族发展到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八旗既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同时又是满族社会和国家的基本格局,故而我将满族国家称之为八旗制国家。建立在八旗制之上的国家主要机构与八旗制本身的矛盾统一运动,构成《初探》一以贯之的线索。从时间跨度而言,《初探》大致涵盖了太祖、太宗两朝,即入关前满族国家政治的主要内容。后编三篇文章,是《初探》的续篇,分别论述多尔衮摄政时期、清世祖福临亲政十年以及康熙初年四辅臣阶段。三篇的宗旨只有一个,就是探讨入关后满族八旗制对清初国家体制及政局的影响。这三篇文章都是旧题,我并非刻意求新,只是从自己对入关前满族国家政治的理解出发,重新进行了一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