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保卫社会
这本书是开始了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授课记录的出版工作。 从1971年1月到1984年6月辞世,除了休假的1977年,福柯一直在法兰西学院讲课,课名是“思想体系史”。法兰西学院的教学要遵守一些特别规定:每个教授每年至少教授26个小时(最多可以有一半时间是讨论课),他们每年都必须讲述独创性的研究,每次都要更新讲课内容。听课和参加讨论课都是自由的,无须注册也无须文凭,教授们也不能发文凭。所以人们常说,法兰西学院的教授没有学生,只有听众。 福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教学,研究即将完成的著作,开拓问题化的领域,这更像是对未来的研究者发出的邀请,因此,法兰西学院的课上不讲授已出版的著作,虽然讲课和著作有些相同的概念,但他也并非著作的草稿。授课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属于福柯所从事的整体“哲学行动“一部份的话语机制。他主要提出知识/权力关系谱学的提纲,以此为依据,他从1970年开始反思他的工作,与以前他从事的话语形式的考古学相对立。70年代因为磁带录音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福柯的办公室也开始采用此项技术,因此授课和一些讨论课的内容才得以保存下来。 本书记录了1976年1月7日到3月17日的授课内容,最后并附有授课的概要,他曾发表于《法兰西学院年鉴》。福柯一般在六月,即授课结束一段时间以后会开始进行撰写。对于他,这是一个追溯式的点明意图和对象的机会,在此,他的表达最为完美。 -
权力的眼睛
本书选取了福柯18篇访谈和两篇演 -
韦伯作品集<Ⅳ>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如果没有“团体”,人类将会怎样?也许根本就没有文明和历史可言,甚至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团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也正是韦伯的学术研究以“团体行动”为其基准的缘由。就此而言,“经济行动”无疑是“团体行动”种极其重要的一环。本书即取材自韦伯的经典著作《经济与社会》,集中讨论“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想深入了解韦伯的学术基础概念,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书。 -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本书旨在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既非单纯评述,亦非系统论析,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在考察欧美社会理论、探析现代性问题的思路中,我着意引人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毫不隐瞒地说,我是带着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来审理欧美的社会理论的,这基于一个个人的观点: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因此,把对中国的现代性的思考引入对欧美社会理论的审理过程是有益的。 在本书中,中西二元景观因此将遭遇进一步的挑战:现代的问题性成为现代思想的主题,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对中西文化理念和社会形态的演化都是命运与共的。我并不打算抹煞或忽略现代性问题在中西方思想和社会中的具体历史差异,但我更愿尝试协调现代性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历史差异之间的张力。欧美的社会理论在基本构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均已有极为丰富的积累。建构中国的社会理论,既不可能撇开这些积累,也不应仅限于译述和套用,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才是值得尝试的思路。本书不想面面俱到地罗列排比欧美社会理论的主流论说,而是依自己的问题意识有选择地论涉(哪怕在欧美学界已被遗忘或未受重视的)切己的论说。这并不是为了建构所谓中国化或本土化的社会理论(这种提法乃基于中西二元景观),我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茸,从而推进对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把握。 -
再生产
《再生产》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讲述了关于教育行动的双重专断性、关于教育权威、关于教育工作和系统,文化资本与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 -
韦伯:法律与价值
这本书以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为基点,探讨了西方法律、社会、宗教的理性化、司法理性、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全书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