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平城到洛阳
讨论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边疆民族与汉民族以长城为基线所发生的冲突与调和,对彼此的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激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永嘉风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后进入长城,收拾黄河流域边疆民族破坏的残局,建立起较长期的统治政权,接纳东汉以来渗入长城的其他边疆民族。然后以此为基础,和汉民族作一次彻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统与新的文化因子,成为后来隋唐帝国建国的基础。 逯耀东教授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与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与分析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见解精辟,体系自成。 本书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魏晋处于汉唐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权威地位,经学笼罩下的学术纷纷脱离经学的羁绊而走向独立。 -
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魏晋处于汉唐帝国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在解构与重组的过程中,许多矛盾现象杂呈,最显著的是儒家思想失去其原由的权威地位,原来在经学笼罩下的其他学术,纷纷脱离经学的羁绊而独立。但由于史学和经学的关系过于密切,所哟史学独立的步履缓慢而迂回。但在史学主流的编年和纪传二体之外,却出现了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不过,这许多新史学写作形式的思想根源与社会基础,都深植在魏晋时代之中。逯耀东教授以其多年治魏晋史学的经验,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与流变,对这个问题作了较深层次的探讨与分析。 逯耀东教授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四十馀年,范围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擅长历史随笔、文化散文的写作,一生勤于著述,笔耕不辍,历年所撰史学论集、散文集二十馀种。本书为逯耀东教授研究魏晋史的代表作,广为学界所知。该书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主流之外出现的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并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流变,探讨这些新史学写作形式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 -
关注
“环境记者沙龙”六年来精彩讲座的集辑,涉及环境总论、能源、江河湖海、森林、保护地、动植物、城市保护、公众参与、生态补偿九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是针对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或最受关注的环境话题展开论述和讨论,主讲均为著名的环境理论专家、学者、多部门的政府官员。 -
寒夜客来
往日教书读书,残卷孤灯,枯燥单调。偶有喘息,摸索饮馔,以为休闲,不意竟成了我正业外最繁重的外务。前承抬爱,出版《肚大能容》,颇适人口。现更辑旧作,兼有新探,勒成一书,以续前编,名曰《寒夜客来——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之二》,无他,怀想往日饮食境界而已。 -
肚大能容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就是逯耀东过去发表的一些饮食文章的结集,大多为探访美食的随笔。作者上北京、下江南、走关中、入中原、返台北,可谓是遍访佳肴美膳,忽而“去来德兴馆”,忽而“富春园里菜根香”,正乃“馋人说馋”是也,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难免食指大动。更殊为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份经验与历史、文学融会贯通,在大快朵颐的文字里,讲的是历史名城的饮食经,道的是诗词文赋的品馔谈。 -
出門訪古早
目录: 第一辑 更上长安 只剩下蛋炒饭 排队买糕团 何处觅豆汁 从喝“啥”说起 走访街坊 更上长安 台北泡馍的沧桑 港人食乜嘢 又见西子 石碇买茶 第四辑 谁解其中味 黄山顶上吃石鸡 牛肉面与其他 东坡居士与“东坡肉” 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 大学生的吃 胡适与北京的饭馆 三醉岳阳楼 宴罢归来梗在喉 路近城南 霸王别姬与《金瓶梅》 吃的怀想 知堂论茶 白桦说吃猪 台北滷菜的遐想 茶香满纸 闲来无事嗑瓜子 第三辑 港人食乜嘢 看来端的是“无肠” 不是挂羊头 从“双燕迎春”吃起 烧猪与挂炉鸭子 已非旧时味 那家福建菜馆 寒夜客来茶当酒 第二辑 出门访古早 香港问题与川味 脔切玉玲珑 再走一趟中华路 饮咗茶未 雪兆丰年 南阳街的口味 火腿紧张 造洋饭书 出门访古早 何以得瘦 烤番薯 吃南安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