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审查制度比较研究
简介: 本书在比较不同国家司法审查制度时,结合了中国宪政制度的基本特点,客观地分析了宪法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与特点,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具有一定建设性的对策,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导读: 从职能性质上看,司法机构对宪法的政治权利永远是危险最小的,因为它扰乱与伤害这些权利的能力最小……违反宪法的立法法案不能有效,否认这一点就等于肯定代理人高于委托人、仆人高于主人、人民代表超越人民本身,或者说,行使权力的人不仅可以做权力未曾许可的事情,而且可以做权力所禁止的事情。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第78篇 -
宪法学讲义
《宪法学讲义》原为林来梵教授在浙江大学讲授本科《宪法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全套课堂讲义录,其中也吸收了作者于2009年调动到清华大学法学院之后讲授该课的一些内容。全书力图从“规范宪法学”这一富有个性的立场出发,对宪法学的内容做了体系化的阐述,间中还不时针对国内的主流学说,引导学生做批判性的学术思考,并对一些本身就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提出个人独特的学术见解。《宪法学讲义》在语言表述上也保留了作者课堂讲授的原有风格,轻松活泼,寓庄于谐,深具“临场感”。 -
让宪法远离法院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与《民主与不信任》同为司法审查理论方面的力著,相对于前者对于司法审查正当性的辩护,本书对于司法审查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简而言之,本书几乎将所有对司法审查批判反省的理论观点,有系统地组织起来,直言要废除司法审查权,即不准法官对于国会通过的法律宣告违宪,要将宪法从法院手中拿走。本书作者为批判法学代表之一,耶鲁大学法律博士,1972-1973年曾任美国最高法院马歇尔大法官的助理,后在威斯康星、乔治城大学担任法学教授,专长宪法与法律史。本书为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
宪法
本书凝结了芦部宪法学的精髓。作为学问研究的方式,先生原本一向优先选择撰写专题性论文,在宪法制定权力、议会政治、宪法诉讼等领域,接连发表了诸多引领学界的论文,但始终无意撰写将这些加以综合起来的宪法概况的体系书,但始终无意期盼过那种将这些加以综合起来的宪法概况的体系书,为此,许多人曾期盼过那种将芦部宪法学之全貌加以简明呈现的体系书的出版。在这种期盼不断累积的过程之中,本书的初版终于在1992年问世,并得到读者们压倒性的欢迎。为回应这种情形,先生这方面也不断努力完善本书,先是于1997年、进而在1999年先后推出其新版和新版的增订版。据闻,直至新版增订版的完成,先生才吐露出其中内容终于始可接受这样的感慨。 本书在内容上极具高度,而其不仅叙述简易平和、可读性强,且在如下一点上还下了功夫,即:如果能读出其平实的文字之中所蕴蓄的深意,那么自然就能掌握有关现代宪法的高度知识。 -
法律的平等保护
本书通过对美国历史上一系列重要案例和背景资料的分析,阐述了在美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出台背景、制定经过,该修正案第一款规定的法律的平等保护在许多重要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对美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重大影响。作者使用的历史资料翔实,全书的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能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美国的宪法发展史和社会演进过程。 -
宪法学讲义
《宪法学讲义》尝试将世界宪政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宪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中国和西方宪政国家的重要宪法判例为主线,系统讲解宪法学原理。《宪法学讲义》共24讲,涉及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的实施与解释、基本人权的宪法保障、选举和政党制度、政府组织结构、中央和地方关系等内容。在方法上,《宪法学讲义》奉行“问题中心主义”——以实在和具体的宪法问题为中心,通过个案阐述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在形式上,《宪法学讲义》以各国经典判例为主线,采取叙述、议论和实例相结合的多样化方式,力求做到生动而不失准确。全书内容翔实、体例新颖、深入浅出、博采众长,适合作为大学生宪法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