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适用于经济学家或者希望了解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政治学家,也包括经济学或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还适用于高年级的本科生。虽然全书自成体系,而且多数概念和方法的介绍都由浅入深,但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博弈论应用方面的背景知识。《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为研究生课程提供了一本核心教材,并将成为该领域学者的标准指南。再分配计划的数量与形式、公共品供给的范围与类型、不同税基的税收负担、政府赤字的大小、货币政策在商业周期与选举周期中的状态都是由什么决定的?对这些问题,政治经济学领域有大批数量激增的文献都在试图回答。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就适当的分析模型和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达成共识。 佩尔森和塔贝里尼结合了三种学术传统的精华: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学说,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分析方法。正如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那样,公民个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他们对经济结果的偏好导致了对政策的偏好。与公共选择理论一样,把政治决策权授予当选的代表可能会产生选民与政治家之间的代理问题。而在理性选择理论中,政治制度决定了制定政策和选举治家的程序。两位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一种通用的分析方法,证明了若干新的结论,指明了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
官僚体制的政治
《官僚体制的政治》内容简介:“我们每天的饭食,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得自他们自利的算计。”这恐怕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一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中最有名的说法了。自斯密开始,政治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家的恰当作用,就是他们一直在论证,作为一种完善的社会组织,市场体制如何能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做到了,把个人的私利引导到除了满足个人自己的愿望外,还能满足多种愿望。到目前为止,由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已经能够驾驭人们对获取和自我保存的天生本能,依赖于高贵者的美德、恩惠和自我牺牲的必要性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恰如丹尼斯·罗伯特森爵士非常雄辩地提醒我们的,这个事实给了经济学家一个存在的理由,而他的“大声警告”也必定会引起决策者的注意,那些人还没意识到节制“爱心”的必要。 尽管有这类大声警告的存在(有些这类警告听起来就好像是赞扬的呼喊,令人感到奇怪),在上个世纪,出于若干原因,政界人士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负担加之于政治过程和政府运作过程。由于要求由政府来做的重要事情越来越多,大众对于单独的公共决策或政府决策的民主控制程度已经被逐渐削弱。实际上,西方社会只是在大众民主已经消失之后才获得了普选权。选民,即最高领导,必须在民主哲学家未曾梦想到的程度上,仅仅满足于选择自己的领导人。政府的日常决策出自官僚体制中不断增加的维度。非政府和准政府的官僚体制一直与政府官僚体制相伴成长。 -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2 - 社会思想与制度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2:社会思想与制度》按照当代的人类知识结构,我们把社会思想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物学思想,从孔德到涂尔干再到斯宾塞,都与这门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第二部分是经济学思想,即“理性选择”和实证方法,它们对整个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部分是“符号学“思想,这可以溯源到米德的行为学。 -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
授课的过程也是深入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对自然演化的理解,让我逐渐确认了这样一种看法:意识、符号交往、社会制度,当然不能被简约成为“自然”现象,不过,它们既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就应当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样,随着社会制度能够包容的精神力量的日益强大,意识与制度从一般的社会性动物形态,到当代的人类社会形态,应当呈现出不同的“动力学”结构。 -
制度经济学三人谈
这部著作记录了我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韦森、姚洋的思想对话。对话的话题范围,不仅广泛涉及当代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而且深入控及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及其意义、语言和信仰基础。对话起始于对制度概念的把握,接着进入了对制度的生成路径及其道德基础的讨论。围绕着制度是制定的还是自发生成的,对话的话题延伸到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们之间共享的“意义均衡”。在“秩序”与“均衡”两个概念及其在制度分析中的作用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又把对话引向对哈耶克和诺斯的理论的评论。沿着“情景理性”概念,话题又转移到制度生成中的个人与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围绕着制度评价问题,对话逐渐深入到了交易费用的可用性,效率衡量上的困境以及社会福利、自由和平等问题。 -
经济学与哲学
序 第一卷 行政控制经济的理论的反思 产权经济学中的“阿尔钦之谜” 产权非个人化条件下生产者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投入行为 棘轮效应与代理的动态行为 第二卷 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制度分析 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 博弈论制度分析的最新进展 从语言的经济学到经济学的语言 第三卷 人类社会的生活形式:从习惯、习俗、惯例到制度 习俗的本质与生发机制探源 惯例的经济分析 从习俗到法律的转化看中国社会的宪制化进程 第四卷 从道德伦理、文化信念和文字语言的研究视角看东西方近现代社会演化变迁路径的差异 文化传统中的个人道德与社会演化 个人主义与社会群主义 文字语言与社会结构 第五卷 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哲学与语言学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语言与生活形式 语言、道德与制度 跋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