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特式图像
图像学在1984年通过《美术译丛》引入中国,当时范景中先生约请几位学者翻译了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的几篇著名论文,后来在1990年出版的《象征的图像》里,又系统介绍了图像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这引起了一些学者,特别是敦煌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图像学在西方早已成为美术史的基础学科,也为人文学赢得了极大的光荣,即使是当今视觉文化潮流中的干将,也情愿打出新图像学的旗号,而不敢断然否决它。因此,图像学一直处在争论和改变当中。而它对中国美术史有何意义,则尤为我们所期待。现在上海师范美术学院打算以图像学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并以图像学的早期杰出学者马勒为介绍起点,这无疑是有益于学术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文即简介马勒的图像学研究,希望能激起图者细读原著的兴趣。 -
图像学
《图像学: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文化创意理论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12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宗教艺术。全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12世纪的宗教艺术、13世纪的宗教艺术、衰退中的中世纪宗教艺术和特林特议会的宗教艺术。 -
北方文艺复兴艺术
《北方文艺复兴艺术》一书是本内施的代表性著作,它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4年,当时作者正在美车躲避战乱。直到今天,它仍是许多学者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艺术的重要参考书籍。作为维也纳学派的一员,本内施受德沃夏克的影响很深,《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许多篇章与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有着明显的承嗣关系。作者将艺术作品及其历史看作是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以这一宽阔的视野来考察艺术史的丰富内涵。不言而喻,作者的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注视被忽视的事物
从历史和文化的层面看,创作静物画的群体几乎不可能更五花八门了。那么,又是什么容我们将如此形形色色的图像归为同一范畴呢?诺曼·布列逊认为,静物画不同类型之间的家族相似性来自于它对某种物质文化水平的基本描绘,而这样的物质文化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在民族文化的不同区域中,其轮廓是大抵相仿的,即体现为日常起居和待客礼仪。本书的基本主题就是,如何历史地看待这种“低级的现实”,以及它是怎样受周围“高级”层面的文化及其话语的塑造。布列逊如此精练、具有穿透力和挥洒自如的文字,将会迷住从专业人士到那些对艺术具有一般兴趣的读者们。 -
影响世界画坛的十五个流派
《影响世界画坛的十五个流派》内容主要包括: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纯粹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风格派、结构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动态艺术、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极少主义、概念艺术、后现代主义及与身份特征相关的艺术。 -
西方美术史十讲
朱伯雄先生生前为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美术译丛》主编、浙江国际美术研究会副会长。数十年来,学术成果颇丰,除主编《世界美术史》(十卷本,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世界美术经典》、《世界美术百科全书》、《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辞海》(美术卷)等大型专著、工具书外,还曾著有《外国美术名作欣赏》等普及性读物。 《西方美术史十讲》是朱伯雄先生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专著,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了古代西亚、埃及与美洲艺术,古希腊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背景,法国罗可可艺术,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英国拉斐尔前派绘画,欧洲象征主义美术,毕加索的艺术一生与女人的关系,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