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纪念册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图文书,它的内容源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小姑娘宝贵的纪念册,正是这三本纪念册,陪伴她度过了那抗日峰火中的少女岁月。 这位小姑娘,就是民国著名学者、作家陈西滢和著名女作家凌叔华夫妇的小女儿陈小滢。而纪念册中的赠言和寄语,大多来自她父母的朋友同事,其中不乏一代文化精英,另一部分则来自她的同龄人。 七十多年过去了,斯人已逝,留言者的后代一睹先人遗墨,更添思念之情;而当年的少男少女们也已步入耄耋之年,重温当年岁月,正英气勃发。 本书的编辑成册也堪称奇缘:寻访知情人,采编新文字,搜集旧图片,联络起几代情谊。编选者如此费心,是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体验文化名流和普通民众在抗战大背景下的心境。 -
大漠荒芜
民国之世,风起云涌,诸多往事,颇令人慨叹唏嘘。而作为该段历史的创造者:民国文人无不挺身而出,欲图扭转危局。章:黄、辜、钱诸辈虽貌似狂狷桀骜,却皆胸怀天下,勇担重任、正所谓“狂亦有道”也;博、张、丁等人以学术文章名扬天下,然身逢乱世,岂可等闲视之,于是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一番苦心,换来无数遗憾,实在是“净友难当”;陈、蒋、翁诸位更是难耐参政救时之热诚,入主中怄,尽职尽责,然而书生议政、秀才当官,结局大多以悲剧收尾,三人真乃“误入宦海”之典型:蒋、罗作为民国教育界之佼佼者,执掌名校,功绩炳彪,不过乱世之下,教育大计往往豆然而止,看来“一校之长”是个苦差使;黄、邵作为近代新闻界的开山鼻祖,不畏强权,勇揭黑幕,留给后世的,不仅是刺刀般的战斗檄文,更多的是那追求正义的精神财富,故我们应当发扬这股“报人遗魂”,慨言之,愿此书能使读者领略到这些文人之真风骨、真性情。 -
43位战犯的后半生
内容简介 1948年12月25日,中共权威人士公布了以蒋介石为首的43位内战头等战犯的名单。 他们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些人早期大多追随过孙中山,后来又跟随蒋介石。 他们原本是时代的弄潮儿,后来却成为人民的罪人。 最后败退到台湾或流亡海外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坚持反共立场;但怀念故土,并坚守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反对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图谋与野心。 少数活到李登辉时代的人,更是反对“台独”,心系祖国的统一。 本书以新华社所述延安权威人士列数的历史人物为对象,简述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及被定为战犯时的职务与依据,同时尽可能详述这些历史人物此后的政治走向与晚年日常生活,尽量选择每个人生平材料中的亮点、特点、有传奇色彩的内容,也收集传主各时期的、或与其生平事迹相关的人与事的照片,使读者能从这些相对简略的材料与图片中,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一个直观的把握。 -
我的父亲韩复榘
韩复榘是一个“名人”,除了他的经历带有一定传奇色彩外,更多地是因为社会上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笑话,说他没文化,是大老粗。真实的韩复榘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的父亲韩复榘》整体再现了国民党陆军上将韩复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介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矛盾与斗争,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时人、后人对韩的评价,等等。 -
多變的孫科 歷史學家高華筆下的孫中山之子
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孫科,民國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兩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從反蔣到擁蔣,他的政治主張在蔣介石的強權面前步步後退,不堪一擊。他軟弱、動搖、多變,“名聲很大,事功卻不顯著。” 本書引證了大量權威的史料,按照時間順序論述了孫科在大革命、抗戰等各個時期的政治主張、政治活動、與強權人物蔣介石的關係及其動搖多變的政治立場。 本書讓讀者了解到這樣一個孫科:顯赫的出身既給他帶來了躋身風雲際會的民國政治舞台的機會,同時也帶給他許多先天不足,例如:軟弱、動搖和多變。他的憲政主張和民主的追求,土地改革、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設想,在蔣介石的強權政治面前往往不堪一擊,最終他不得不屈從於蔣介石。他政治上的失敗既是個性使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
凌叔华传
女作家凌叔华(1900—1990)所经历20世纪中国,尤其是充满浪漫与交锋的2、30年代以及抗战年代,起伏动荡历史与个人遭际的冲撞融合。她的“高门巨族”身世。“闺秀”与“闺秀文学”表相之下,复杂丰富内心、独特女性意识及写作成就。与周作人、鲁迅、胡适、林徽因、陆小曼等的友 谊纠葛。经由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并布鲁姆斯伯里文艺圈(Bloomsbury Group)成为第一位以英文自传蜚声西方世界的中国女作家之路。她生活的足迹所至:古城北京、日本京都、武汉珞珈山、四川乐山、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南洋新加坡……她的感情世界,与两位诗人:徐志摩、朱利安•贝尔,和她的终身伴侣:陈西滢——另一个可能长久被误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