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中国哲学史(下)
-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下)
本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年来第一次在中国哲学史专业领域编就的中国哲学通史,积累了几代复旦学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第一次编著如此规模的中国哲学史。是书作者包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徐洪兴、林宏星、吴震等,他们都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并有长期国外游学经历。因而本书的编撰,可以说是从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资料出发,以西学为参照系,建构民族特色的哲学史体系。对自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结合本学科目前的研究成果,重新作了系统的论述。特别是该项目主持人系原复旦大学哲学系专治西方哲学史的著名教授张汝伦先生,他以其深厚的中西哲学背景以及实践哲学观点对中国哲学史的全新梳理,与坊间其他各类中国哲学史著作强调以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谈论中国哲学不同,本书完全以中国哲学自身的特征为进路,探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作民族性的体系建构。 导论 第一编 先秦时期哲学 第二编 秦汉时期哲学 第三编 魏晋玄学 第四编 汉唐佛教哲学 第五编 唐到南宋时期哲学 第六编 元明时期哲学 第七编 明末至清中后期哲学 后记 -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由冯达文、郭齐勇两教授主编。全书约70万字,时间跨度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分为先秦时期的哲学、汉唐时期的哲学、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等五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在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维、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训诂和现代诠释等方法,以文献史料为主,兼顾考古发掘史料,尽力摆脱和打破以往哲学史简单分类、教条化及西方模式,凸显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围绕中国哲学史每一历史时期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思想来展开有重点性的梳理、阐发、探讨、分析,力求准确地诠释和通俗地表达传统哲学思想的意蕴,并充分注意传统哲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全面展示其哲学本体论、价值论、人生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各个侧面,从而建构和撰写出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国哲学史教材。 -
中国哲学史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修人类认识前进的的历史。哲学发生、发展的前提是要有相关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当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相当丰富的社会历史经验,是人类思维进行高度概括的结果。哲学反映了一个民族抽象思维的最高水平。本书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哲学的发展状况。 -
中国哲学史教程
《中国哲学史教程》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按照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的规定编著的,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政教、哲学、历史、中文、教育等专业的教材。 本教材力求突出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发展线索及理论形态,并尽可能全面地包括中国哲学史著名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和一些相关的文化常识,以使学生通过《中国哲学史教程》能对中国哲学的概貌有一初步的把握,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思路。 -
中国哲学史 第四册
第七篇 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清代)的哲学思想(公元1646年—公元1840年) 第一章 清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斗争 第二章 黄宗羲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和民主性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顾炎武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章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颜元、李塨的唯物主义思想 第六章 戴震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第八篇 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思想(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第一章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段斗争和思想斗争 第二章 龚自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第三章 魏源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思想 第五章 曾国藩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思想 第六章 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 康有为的庸俗进化论和“大同”思想 第八章 谭嗣同的哲学“以太”说和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九章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的地主买办阶级思想 第十章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章炳麟的哲学思想 第十一章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附录一 主要哲学家生卒年表 附录二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