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化的头脑
★内容简介
人之生也,其归途是衰亡。依赖于多种感官模态和记忆力的语言能力,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呢?为了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杰·克鲁兹和理查德·罗伯茨博士在《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一书中,通过描述语言能力的四个维度(即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种种变化,和目前可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向我们报告了在面对认知衰老时,语言是如何起到优化和补偿作用的。作者强调,从年轻时就要形成对衰老的积极认知,打破对老龄的刻板印象,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保持阅读、写作和交谈,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早做好认知储备。
◎ 变老只会带来坏消息?
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差异是多维度的,年龄只是其一。
破除对衰老的刻板印象,锻炼语言能力,这对大脑健康和延长寿命大有裨益。
◎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语言与衰老领域的前沿科普读物,拥有30年教学经验的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授,向我们报道了老年阶段的许多好消息!作者认为,语言对人类的心理年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家推荐
从阅读本书第一页开始,我就觉得自己像在读一本小说那样兴奋。整本书注重科学依据,逻辑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优美,向我们展现了进入老年阶段后语言能力变化的美妙图景。它不仅介绍了语言学习与变化的相关问题,还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复杂性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
——凯特·德·梅德罗斯,美国迈阿密大学斯克里普斯老年学研究中心教授
两位作者的这本新书写得棒极了!本书讨论了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一个话题,即衰老如何影响个体的交际能力。我们都会衰老,也要和老年人打交道,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既有趣又有料的书。
——约翰·库尼奥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语言能力在健康和非健康的状态下,会出现哪些问题?
什么是老年性耳聋?
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人们需要用特别的“老年语”来与老年人沟通吗?
为什么受过更多教育的老年人受刻板印象影响越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舌尖现象?
从年轻时就生活和学习在一处的修女们,通过观察写作能力的不同,可以推测谁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
★了解语言能力变化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应对认知功能的衰退。
老年人更擅长讲故事。
老年人拥有更大的词汇量。
老年人可以成为更好的写作者。
成为一个读书成癖的人可以弥补其他认知过程的衰退。
充分利用语言资源,可以有效促进个体的积极老龄化。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有趣有料、值得信赖的科普读物,作者以丰富的实验案例,对照展示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异同;作者从日常生活、名人轶事、流行文化中搜寻了许多展现语言能力与认知变化的蛛丝马迹,让人读来兴趣盎然。
-
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系列知识漫画,改编自《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由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携手比利时漫画艺术家戴维•范德默伦、法国插画家达尼埃尔•卡萨纳韦,共同精心创作。系列漫画的场景化表达,脑洞大开的虚构故事和一个个像段子手一样的可爱角色,像一部纸上漫画电影,带你穿越人类由古至今的史诗历程。
《人类简史:文明的支柱》是继《人类简史:人类的诞生》之后系列知识漫画的第2部。书中,我们将继续跟随尤瓦尔、佐伊、萨拉斯瓦蒂教授、辛迪和比尔、洛佩兹警探还有虚构博士,探索“农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小麦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么重要?战争、饥荒和不平等,都是怎么出现的?如果1.2万年前人类没有从游牧者转变为定居者,我们会不会过得比现在更幸福?
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欺骗了人类?
“农业革命”会不会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知道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有趣、有料还有品的《文明的支柱》将像第一部《人类的诞生》一样继续颠覆你的认知,带来更多惊喜!孔子、浮士德、汉谟拉比国王,还有《乱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都来到书中,快让我们一起加入这场历史的狂野之旅吧!
编辑推荐:
1. 改编自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用漫画讲述人类历史的全科知识。
《人类简史:文明的支柱》知识漫画改编自全球畅销2100万册、“文津奖”获奖图书《人类简史》。本书是对《人类简史》的全新视觉化改编,脑洞大开的漫画故事融合历史+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学的全科知识,犹如观看一部纸上漫画电影。
2.《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携手全球知名漫画艺术家,跨界打造知识+视觉的盛宴。
尤瓦尔·赫拉利携手两位知名漫画艺术家,共同精心创作了这部精美宏大的系列知识漫画。尤瓦尔·赫拉利的机智问题,法国漫画家的高级画风,比利时漫画艺术家扣人心弦的跨界演绎,让这部知识漫画成为惊艳之作。
赫拉利教授说:“我很高兴能在这个项目上与戴维和达尼埃尔合作。他们的才华和专业知识将有助于把智人的想法传播给新的受众,其中包括大量新的剧情反转、笑话和惊喜。”
3.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是一次狂野的历史穿越之旅。
尤瓦尔·赫拉利化身为漫画人物角色进入书中,作为向导,邂逅爱上当的浮士德和狡猾的梅菲斯特,探望在农业革命中艰难生存的原始人夫妇辛迪和比尔,吐槽“神圣”的汉谟拉比国王,与孔子探讨“和谐社会”的意义,全程不断碰撞出人意料的思想火花。
4. 精致、高级的欧漫画风。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布局巧妙、画风精美,分镜设计与文字配合,是知识读物,也是艺术佳作。
5.《人类简史》知识漫画,给孩子影响一生的睿智世界观。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是尤瓦尔·赫拉利世界观的再次精彩传达——农业革命其实就是一场骗局;智人从游牧者转变为定居者,更努力地工作,却没有得到更好的生活;法律、政治、社会秩序,都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战争、饥荒、疾病和不平等很可能都是这些虚构概念引发的后果。
推荐:
以史学家的积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理性,总览人类从10万年前看似不起眼的动物到主宰世界的上帝的发展史。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国家图书馆“文津奖”
《人类简史》能够爆炸性地跻身国际畅销书的行列,原因很简单。它解决的是历史和现代世界比较大的问题,而且是用令人难忘的生动的语言写成。你会喜欢的。
——贾雷德·戴蒙德(社会学家、《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人类简史》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有趣并具有挑衅性,是因为它是一个浓缩的、全面的历史,它讲述了一些核心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得以建立本以为是理所当然的非凡文明,但这并不是既定的。这本书让你对我们在地球上的经历之短暂有了一种洞察。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前总统)
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我们的历史,你读起来就很难放下……我向所有对我们物种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基金会主席)
如果要推荐一本书,我就推荐这本。《人类简史》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从更广的视野阐述了人类从一个普通物种的智人,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统治地位。它让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我们人类自己,审视我们的地球。
——林建华(北京大学前任校长)
我以前说过,将来也会说,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真的让人心旷神怡!它几乎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非常认可这本书。
——克里斯·埃文斯(知名演员、“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主演 )
尤瓦尔·赫拉利是我喜欢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他讲述人类历史和展望我们未来的方式,将让你大吃一惊。
——娜塔莉·波特曼(知名演员,《这个杀手不太冷》《黑天鹅》主演)
-
章鱼的心灵
做一只章鱼或乌贼是怎样的?
动物是否能意识到自身感觉到的一切?
完全不像人脑的大脑会如何看待世界?
哲学×演化 → 心灵×物质
主观经验的演化起源也许未必以“有类似人脑的复杂大脑”为前提
特别说明:乌贼也是本书的重要角色!
◎ 编辑推荐
☆写作层次丰富,拓展多元新知:这 是一部视角多维的自然志和哲学分析笔记。作者作为一名哲学家,跳离扶手椅中的空想推论,一跃潜入海面之下,搜寻探究他心问题(the problem of other minds)的信息拼图。他以人类的心灵,观察、跟踪和理解章鱼、乌贼等他者的心灵,让文字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无缝切换。
☆收录作者本人的潜水摄影:作者早年就通过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潜水经历、与章鱼和乌贼相遇的种种趣闻,还有前沿的研究报道。本书不仅通过文字重现了这个哲学家对头足纲动物产生兴趣的过程,还穿插了作者和潜水同伴在水下(尤其在章鱼城邦架设GoPro相机)拍摄到的精彩照片和视频截图。书中还精选了部分彩插,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头足纲动物调色、摆造型和追赶打斗的细节。
☆从潜水爱好到学术研究,从专业探索到社会关怀:作者的写作和思考并不止步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研究旨趣。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展示了海洋环境变迁的一角历史,他本人同时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本土的生物多样性与海洋保护行动,并把这本书题献给每一个保护海洋的人。
☆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备受各界赞赏:《科学》《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伦敦书评》等科学媒体、大众文化媒体和潜水专业杂志赞赏热评。本书还曾入围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
◎ 内容简介
海洋是心灵(mind)的起源地,或者说,心灵最早期的模糊形式是在海洋中形成的。痴迷潜水的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者彼得·戈弗雷-史密斯,关注从演化角度探索意识是如何从生物体的身体基础上产生的、动物是如何演化出主观经验的,也就是动物身为这种动物的特别感受。当这位全身包裹着橡胶的哺乳动物代表和一只同样对他充满好奇的头足纲动物在海中相遇,物质和心灵既在物理层面互相牵引,也为身心关系的研究带来了不同于人类的、他者意义上的全新认识。
在大约6亿年前,哺乳动物与头足纲动物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头足纲动物从只能吸附着平移,到像齐柏林飞艇一样自由地游向高处,然后到彻底抛弃外壳、再无固定形状——在身体形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感官、行为和心灵也在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中演化出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它们的大部分神经系统不在大脑,而是遍布全身;它们用触腕卷上你的时候,并不是在触摸你,而是在感觉你是否能吃;关于章鱼的高智力趣闻传得神乎其神,可是它们的寿命又令人费解的短暂……如何去理解这些接近外星智能生命的动物的心灵?这本既关于哲学也关于动物演化的小书或许能够带来启发。
◎ 媒体推荐
说这是一本哲学书是成立的,因为戈弗雷-史密斯是一个很少见的在现实世界中搜寻线索的哲学家。渊博且富有好奇心,他小心探索,又细细欣赏。他是充满善意的自然探索者。他从
不教条,还惊人地敏锐。
——卡尔·萨菲那,《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令人入迷且意义深远……戈弗雷-史密斯潜入海洋,进行了一次非常独特的哲学之旅。我们跟着这位活力满满的潜水者,同时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作家,看他研究和思考头足纲动物的生命和意识的起源……从本书的书名,以及戈弗雷-史密斯对自己和章鱼相遇的描述,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相信,这些动物都有意识。
——史蒂芬·凯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在彼得·戈弗雷-史密斯看来,章鱼的异质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识的本质,而且它们这种有意识的状态不能通过简单类比人类的意识来理解。戈弗雷-史密斯从认为意识是演化的产物出发,再到承认意识有更原始的起源:动物的意识是连续过渡演化的。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我爱这本书,它在书中娴熟地交织了自然志、哲学和好奇心。本书带我们潜入深海,不止潜入波浪之下,还近距离地接触了神秘且有高智力的章鱼,透过数亿年的演化史叩问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戈弗雷-史密斯通过生动、文雅的叙述为我们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詹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The Genius of Birds)作者
◎ 获奖信息
★《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编辑推荐
★《出版人周刊》2016年季度十佳科普著作
-
破茧
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
一位思想者视野中的当下与未来
★吴敬琏、许纪霖、刘苏里、高全喜、刘擎、曾鸣、徐小平、罗振宇 诚挚推荐!★
2020年,新冠疫情、贸易战、Tiktok禁令等“黑天鹅”事件仿佛一面面放大镜,暴露出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各种持不同观点人们之间的争论,其中有些只是情绪化的立场之争。种种乱象折射出我们对真实世界认知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与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推荐算法等导致人们处于各自的信息茧房有莫大关联。我们该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看清真实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在《破茧》一书中,外交学院教授、国际政治学者施展告诉我们,首先要破除各种观念对现实的遮蔽,在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深度相互依赖的前提下,看到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不重合,进而审视民族主义“封装式思维”的不妥之处,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一致性,也正视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经济的成长是在世界创新经济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种种优势实现的,中国也当之无愧是超大规模国家,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
而在另一层面,人类秩序的每一次演化,都与技术的推动有关。在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字节跳动与华为等公司遭遇的困境,反应出各国深切关注穿透国界的数据带来的政治外溢效应,背后则是对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捍卫。
深入理解技术时代的特点和国际局势的机理,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我们才能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看清全球治理秩序的演化方向,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
认知隐喻学
-
Synaptic Self
Amazon.com A middle-aged neuroscientist walking down Bourbon Street spots a T-shirt that reads, "I don't know, so maybe I'm not." This stimulus zooms from eyes to brain, neuron by neuron, via tiny junctions called synapses. The results? An immediate chuckle and (sometime later) a groundbreaking book titled The Synaptic Self. To Joseph LeDoux, the simple question, "What makes us who we are?" represent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his 20-plus years of research into the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motivational functions of the brain. LeDoux believes the answer rests in the synapses, key players in the brain's intricately designe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other words, the pathways by which a person's "hardwired" responses (nature) mesh with his or her unique life experiences (nurture) determine that person's individuality. Here, LeDoux nimbly compresses centuries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biology into an amazingly clear picture of humanity's journey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self. Equally readable is his comprehensive science lesson, where detailed circuit speak reads like an absorbing--yet often humorous--mystery novel. Skillfully presenting research studies and findings alongside their various implications, LeDoux makes a solid case for accepting a synaptic explanation of existence and provides to the reader generous helpings of knowledge, amusement, and awe along the way. --Liane Thomas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From Publishers Weekly Despite ongoing debate about the root cause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most agre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 is central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orm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 Yet neuroscientists have been slow to probe the biological basis for our sense of self, focusing instead on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LeDoux (The Emotional Brain), professor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Center for Neural Sciences, has come up with a theory: it's the neural pathways the synaptic relationships in our brains that make us who we are. Starting with a description of basic neural anatomy (including how neurons communicate, the brain's embry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some of the key neural pathways), LeDoux reviews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arguing that the brain's synaptic connections provide the biological base for memory, which makes possible the sense of continuity and permanence fundamental to a "normal" conception of self. Writing for a general audience, he succeeds in making his subject accessible to the dedicated nonspecialist. He offers absorbing descriptions of som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case studies in his field,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hortcomings of psychopharmacology and suggests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on the biology of mental illness. While some may disagree with LeDoux's conclusion that "the brain makes the self" through its synapses, he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entities. Agents, Katinka Matson and John Brockman. (On-sale: Jan. 14) Copyright 2001 Cahners Business Information, Inc.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