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侃中国文人
《闲侃中国文人》主要内容:“闲侃”并非胡侃一气,而是侃得有理有据,妙趣横生,雅俗共赏。陈雄是“闲侃”的好手。他侃文人,便把文人的逸闻趣葬、生活细节、禀性风度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让零碎的片段折射出耀目的性情光华:或坦荡、戈桀骜、或狷介、或儒雅。真文字见真性情,真生情即是真文人。全书分为生活篇、自然篇和性情篇。 -
“喂?我给您接萨特……”
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出身于书香门弟,1945年,一次偶然机缘使她成为萨特、波伏瓦、梅洛·庞蒂等人筹办《现代》杂志的秘书,处理文稿与信件。她在这些脾气与才能都迥异于常人的文坛精英之间一干就是三十年。 《现代》杂志创办于二战结束的年代,国际政治局势云谲波诡,这部刊物又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风口浪尖。索尔贝坐在她的秘书桌前,看到知识界风云人物出出入入她与萨特共用的办公室。她不说无数传说中已说过的东西,她只记忆她目睹与耳闻的有趣、率性、可笑、感人的日常轶事——这是“一切历史书中不收而对人的本抟却又不可或缺的动人的补充”。 -
音乐逸事
本书为爱乐者而作,充满了乐趣与启迪,堪称趣闻轶事的盛宴,同时揭示了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最人化的一面。 这里有大胃王(亨德尔吃三人份的晚餐),有尴尬场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时睡着了),有咄咄怪事(布鲁克纳的狗儿被训练成能够对瓦格纳的音乐嚎叫),也有爱的奉献(一位仰慕者不惜为普契尼宽衣解带)。这里也有值得记忆的片断,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告诉普鲁斯特自己如何厌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通迷糊电话,德沃夏克对于鸽子的奇特迷恋,威尔第绞尽脑汁把“女人善变”的旋律变成最高机密。 这里还有绝妙的日常琐事(贝多芬喜欢喝十个生蛋做的“面包汤”),古怪的策略(威尔第觉得街头的管风琴整日演奏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十分恼人,便租下了所有的管风琴锁在房间里),音乐家的慷慨大度(海顿称莫扎特“是我认识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不管是通过本人还是名字”),以及冷嘲热讽(有人问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您听过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吗?”“没有,”他回答,“但我可能踩过一些。”) 这些逸事来自于成百上千的书籍、文章、未刊发的手稿(附录中提供了材料的来源),保存了原有的叙述方式,为那些音乐厅中广为人知的形象增加了新鲜的光彩。不论是对音乐厅常客、唱片买家、歌剧迷、八卦爱好者还是一般爱乐者,不论你的目的是浏览、细读、研究或娱乐,阅读本书都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
细说民国大文人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主要介绍了金岳霖、冯友兰、傅斯年、马寅初、李叔同、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蔡元培、胡适等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家。思想卷单列十位思想者,涉百余位民国著名人物。笔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笔法、笔记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锵鸣的大师们: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自负、骄纵,他们的狂狷、怪癖,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细说民国大文人
国学卷单列十位国学大师,涉百余位民国著名人物,笔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笔法,八卦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锵鸣的大师们: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自负、骄纵,他们的狂狷、怪癖,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