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屋》九讲
《玩具屋》里的两姐妹,是洗衣妇的女儿,父亲入狱,因此与同学之间有很深的鸿沟。这篇小说主要写一群学生的交往,读者能从中窥到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寂寞氛围。然而,这个被哀愁囚禁的失欢童年,却因为看见生命夹缝中的一缕灯光,抵达一位永远到不了的遥远天堂。 《<玩具屋>九讲》根据王文兴教授在台大上课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每一讲都由原文、译文和讲解三部分组成,讲解细致,将作品完全讲透,且提问具有引导性,有利于读者培养慢读习惯,也在无形中教会读者该如何慢读。 王文兴的小说课,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细节,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感。他的提问既有“玩具屋到底多大”这样的细节问题,又有“整段读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这种自由发挥问题。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独立见解,不论高下,并给学生长时间的思考。喜爱文学的人,听这样的课,可随步思考,获益终生。 -
都是遗风在醉人
台湾三年,漂浪三年。在异乡,潺潺的追忆是唯一能够随身携带的行李。 图文集收入了包括“漂浪与抒情”、“都是遗风在醉人”、“写,为了那缭绕于人的种种告别”三辑,分别从行旅、生活、艺文三个角度记录在台生活的流水抒情。 行走本身就是一种诠释。在行走中,像认识一个人的性情,逐渐认识一座岛屿的欢喜与为难,“遗风”既是人为的追缅,也是自然的嬗递。 其中,《漂浪与抒情》一文摘得第十五届台北文学奖散文组首奖。 刘克襄:这篇读来比较享受,没有压力的,不必费心猜疑。从一个外来者平实地描述所见所闻,我的感动反而比较多。 唐诺:这篇散文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的情感与所描述的较为接近,可以感受一个外来者的眼睛在台北街头穿梭,前后的文句有迹可循,仍保有绵密感。 宇文正:这是十分典型的异乡人手记,是较传统的杂感式散文,不断地从人文和地景去反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刻打动了我,使我反复阅读。 -
林徽因文集・文学卷
再版编叙: 自一九八五和一九九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林徽因诗集》和《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卷以来,出版界对林徽因似乎日益关注。除各类文集中零散收录了不少林徽因的诗文外,仅我所见到的选集就又有两种:陕西太白出版社编印的一个与梁思成的合集,以及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卷;此外还见有传记或类传记两种。然其编、著中的种种问题,实在有负于林。另有(美)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原是一部好传记,可惜我们看到的译文又不大让人放心。 “百花”这个集子,可能是目前搜集林徽因遗存各类文字最全的了。一九九九年四月,其初版面世。然而由于我工作不力,校订方面留下不少问题,再版时才得以改正。为此谨向第一版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 林徽因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一生写过的东西比发表过的要多得多,而佚失的文字比保留下来的又多得多。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界的一个真正的损失。那原因只能从多半个世纪中国辛酸的历史中去寻找,而不能责怪什么人。 这个集子与其它林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既包括了林的文学作品,又包括了她的建筑学作品。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可惜过去的林集多半为文学出版机构所编选,建筑学家林徽因的面貌由是无从充分展现。 本集的另一特点是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从而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作为她的后人,我也只是从这个意义上才把这些原纯属她个人的东西向读者公开的。 本集还有一个特色,即收录了她的几封英文信。从而可以看到林徽因的另一个侧面。林徽因自己说过,她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因此,英语在她不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可以说,没有英语,就没有“文化的林徽因”。 -
花与爱丽丝
Air事实上是Alice系列的第八本书。虽然“Air”这个主题早在《千阳》之后就已确定,作为以正八角形为象征符号的自然界四元素之一,把它作为Alice MAGAZINE的第四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Alice变成月刊之前,就有一个“更新”的周期的构思——希望每三本Alice能有相互承接的关系。“Reem”、“Cross”、“Grail”,作为以数字为出发点的主题,都与神秘学有关,因此选取了复古元素装饰。 AIR是一本朴素的Alice,正如本期主题“空气”——简单、熟悉、又带有朴实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情感。于是所有的文字、图画的创作,都试图去捕捉这“遍生不见”、“捉摸不到”却又“无所不在”、“不可获缺”的隐喻。甚至连本期的装帧设计,也在没有页码的细节中与“空气”的特质遥相呼应。 无论是“极简——在空气中繁衍”的特辑,亦或是“命名村上龙——无限接近透明的蓝色”,所有的选题都围绕着空气而展开。我们试图将那些艺术殿堂里高高在上的名词、人物,以最亲切的方式呈现与读者,使它们不在冷僻、孤独,而更象那遍布周围的空气。 随书附赠的文库本——奥岚纪的《耶路撒冷》,原本打算在ETHER当中完结,也特此被提前做成文库本,随AIR附赠。让所有喜欢《耶路撒冷》的读者,可以珍藏。 -
文艺犯
本书是作者社会报道本行之外的闲散文章结集,话题涉及美食、影视、旅游、人文地理诸多方面,以深沉广阔的文艺眼光俯瞰人间、书写世界,故名为“文艺犯”,“犯”乃“范”的谐音,亦为不务正业的自嘲之谓。 家国苍生,食色男女,荤情素调,王恺是随笔界的欢喜和尚。——毛 尖 观察敏锐的记者,嗅觉贪婪的食评,历史学者的考据癖,坦率诚恳的理想家。——孙甘露 游走这种无赖行径,被王恺发展成行为艺术。 ——迈 克 王恺善被情感调度的那一面:脆弱的心扉能敏感地牵动心弦,恰在这样的情感牵制容易构成的挣扎与撕裂中,有可能产生血肉文字。 ——朱 伟 大概好多记者,采访之余,心里都流淌着一篇篇散文,他们的内心就是承载这些文章的最好的地方,王恺居然写出来了,那我们就会看到,用文艺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它还是温情的,不那么残忍。 ——苗 炜 -
人生需要揭穿
蔡康永、张亚东、姚谦、庄雅婷 鼓掌推荐! 《人生需要揭穿》已陪伴过100000人。它出现在你的枕边、马桶、背包、书桌等角落,它和你一起经历复合与分手,它教会你勇敢地爱,也让你直面伤害。它平缓地诉说着他们的65个隐秘故事,揭穿了那65个非典型文艺青年,却让你哭过后,知道了心之向往。 丁丁张不是情感专家,不是人生导师,他开始被更多人认识,却还是那个和你一起长大的真实可感的同行者,那个视角犀利却态度温和的好朋友。 他之所以揭穿人生,只是因为心疼你: *当别人耍小聪明的时候我们就装傻,直到他们吐露真相。 *在我需要被爱的时候,人好就行;在我需要去爱的时候,人好不好都行。 *不失去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别碰他,但大多时候我们先手贱,最后落得人贱。 *有时候我们会爱上远方,仅仅因为我们没有到达;有时候我们厌恶故土,仅仅是因为待得太久。 *他若没爱过你,怎么会跟你在一起?他若还爱你,怎么会和你分开?这两个问题足够解决你任何的疑问。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用让对方高兴的方式证明自己正在爱;后来的后来,我们都用让对方难过的方式证明自己正在被爱。 “我的才华就是发现那些好看的人,然后弄得大家都很难看。” ——丁丁张 《人生需要揭穿》中65个故事里的崴脚文艺青年,分别是旧爱、小三、败犬、极品和怪咖们,但你可以尝试去想象,他们就是一个个在你身边的普通朋友们。他们都为爱情或职场所伤,又都伤过别人,他们的故事真实可感,几乎没有相同,却有相同遗憾。 《人生需要揭穿》不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书,也不是苦口良药、逆耳忠言,它更像是发生了一些故事之后的自然表达。它并不像名字那样冷酷,它不指导谁,谁也不用指导。其实,你会发现长大,是最难揭穿的,独属于个人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