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化导论
《视觉文化导论》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追溯从绘画到万维网的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本书追问:为何视觉媒介会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米尔佐夫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导论性著作中,米尔佐夫探讨了: 什么是视觉文化? 视觉的基本要素,包括透视、色彩、线条和视力。 视觉媒体的广泛领域,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电视、电影、虚拟现实和互联网等。 “种族”和族群、性别和性以及身体在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 由戴安娜王妃之死引发的国际性媒体事件,它标志了一个全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
图像与观看
本书的关注点可以说是视觉文化的中心议题——图像与观看,作者将观看的理论与历史纳入客观世界图像形式的变迁之中,在涉及面极广的论题下搭建起成熟而严密的阐释结构。技术的演进和观看之道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使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本来作为人类最直接而简单的感官反应背后的意义。无可否认,各种媒介的介入使图像以更迅猛的速度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不光是艺术史范畴内视觉的变革,日常生活中的图像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作者立足时代背景,通过对观看背后的各种机制与理论的分析,结合丰赡的例证和图像资料,精彩地完成了国人对视觉文化理论研究的一次尝试。 -
图像时代
本书主要探讨作为当代全球化社会重要特征之一的艺术与文化上的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论题。本书的各个章节,既涉及到对新近及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哲学分析,也包含了对反映于哲学上的各处理理论所做的研究。在带有引言性的章节里,并且结合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分析,论证了当代文化,即后现代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不仅是视觉化,而且是全球化和商品化。作者指出,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以及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存在着差异和连续性;在第一章,作者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对现代和后现代的视觉艺术与文化论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且认为,近来的图像崇拜文化实践与图像破坏的理论反响在西方历史中是经常出现的。作者认为,莫里斯·格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不仅是克服现代西方人把主客体分开的基础,而且也是战胜把造型与话语分离的基石。正是为了这一目的,作者在第四章对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部早期著作进行了长篇分析。 目录: 译丛总序 内容摘要 序 第一章 “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 第二章 满足眼睛 第三章 直接标示物:布莱森、梅洛一庞蒂与超越 第四章 话语与造型:利奥塔的遗产 第五章 山脉摄影与民族个性的建构 第六章 美学与缺席的政治:意大利未来派 第七章 艺术和文化中的后社会主义:视觉艺术 第八章 辩证美学与二元方法:论新近的政治化艺术 第九章 辩证美学与二元方法:论新近的政治化艺术 第十章 自然与情感:埃里克·布拉托夫 第十一章 美学:马塞尔·杜尚前后 附录 英中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是19世纪最重要的造型艺术理论著作之一。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古典时代遵循的艺术规则为基础的审美体系,探讨雕塑的结构、手法等纯形式问题,几乎完全不涉及作品思想内涵和具体内容问题。该书讨论的问题是造型艺术中的核心是最富争议的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直至今天仍是研究者和创作者的有益读物。 -
穿越后现代
本书以穿越后现代为主题,着重阐释和分析当代西方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趋势,特别是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当代西方艺术如何走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困境和面临的新问题,继《后现代之后》之后再次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一个不再受主义和理论束缚的时代已经来临。 -
当代艺术的主题
简·罗伯森等著的这本《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 ,聚焦于过去30年间反复出现的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 、语言、科学与精神性。第一章提供了对该阶段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简明 的概括,分析了五种关键性的变化(新媒介的兴起、对多样性的日益关注 、全球化、理论的影响以及与日常视觉文化的互动)如何导致了艺术世界 边界的急剧拓展。接下来的七章,每一章都介绍了各个主题;提供了对该 主题的历史影响的纵览;详尽地分析了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 里对该主题作出回应和表现的;最后是两位在其作品里广泛探索过该主题 的当代艺术家的档案。 《当代艺术的主题》第二版分析了来自各种不同种族、文化和地理背 景的艺术家(包括将近2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量材料、技法、理论观 点和风格方法。在时间上,它正好构成了影响深远的H·H·阿纳森的《西 方现代艺术史》和《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的一个姐妹篇,从而将现 当代艺术史的研究推进到真正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