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三百六十行
-
北京土话
《北京土话》以北京方言为主,采用词条形式,详细撰录了北京土话的用法、种类及其演变发展。内容包括风俗用语、礼仪用语、行业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等等,共收词条近2000个。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熟语,寻常语。那地地道道的京字京白京韵,那清清澄澄的人物事物风物。那俏皮,那水亮,那甩脆,那秀柳……那整个一“满世界”的土渣儿哟。 -
齐如山文论(齐如山文集(14))
《齐如山文论》内容简介:戏馆子,是艺术史不会遗忘的角落。走进《戏馆子》,来感受不曾感受的感受;然后坐进煌煌当代大戏院.去悟知方曾悟知的悟知。戏班,却是社会学不可失落的记忆。参与《戏班》吧——中国戏非歌舞所能概括.更非一个“戏”字所能了得。国剧者,惟漫远求索不能“要略”,惟要义钻研不得“漫谈”。读一读本《文论》,或可访到成就这位戏曲理论大宗师之堂奥。 -
北京土话
本书以北京方言为主,采用词条形式,详细撰录了北京土话的用法、种类及其演变发展。内容包括风俗用语、礼仪用语、行业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等等,共收词条近2000个 -
中国的科名
关于清代的科举制度,已有不少经典著作,比如在考试的形式方面,有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齐如山的《中国的科名》与前两种书在侧重点上完全不同,它讲的主要是科举在社会方面的接受与反应,比如在清代人眼中秀才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又比如举人与官员间相互的礼节应该是如何。其实,这是一种更有历史实感、因此也更可贵的叙述。由亲历过那一时代的齐如山讲来,科举不再是一连串枯燥的名词,生动了许多。不过,齐先生写作时年龄太大,记忆有不准确的地方,态度也不很严谨,因此读者在引用时必得加倍小心。另外,这一新版错字不少,如把张裕钊印成了“张裕剑”等,这也是要留意的。 -
梅兰芳游美记
本书所据即为台北联经版,全书未作任何删改,只是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另外增加了几十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说明中的人名与地名是按目前通行译法来处理的,个与正文不同;本书注解为编者所加。 几台戏,惹出美国男女多少如痴如醉情,却道“台词不懂心里懂”;一个人,走入华侨同胞几许思国思乡梦,真是“想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1929年携带京剧赴美演出,成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值得钩沉的一段佳话。 作为此事从头到尾的“总编导”齐如山,描述了波折跌宕的全过程,也归真了彼时玉成好事的司徒雷登、黄恩施、李石曾、刘天华……无数中外名流。 齐先生女儿齐香笔录不苟,成就了这本洋溢学术价值和艺术趣味的文献。 风格细腻,情意绵厚,就是这本书。读来宛然啜饮陈酿的酒,掩后不禁吟哦久违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