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羲全集(共12册)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是博学多才的学问家,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弘富,仅专著和诗文集即在三百万字以上,涉及的学科有政治学、哲学、史学、文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文字学等门类。这是我们国文化宝库中一份可贵的财富。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其著作,吸收其民主性与科学性的精华,无疑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很有裨益的。为此,本社决定在前人编辑、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搜集黄氏著作,辨别真伪,考定文字,标点分段,编辑出版黄宗羲全集,以供研究。 全集分十二册出版:第一册至第十一册为黄氏原著,大体按其著作性质分类编入各册;第十二册为全集附录册,辑录历代学者所撰有关黄氏生平、著述的碑铭、年谱、传记、序跋、论考及前十一册黄氏原著的人名索引。 -
黄宗羲全集(全十二册)
本书收录内容为清代哲学思想家黄宗羲在哲学、经学、政治学方面的文集。 -
黄宗羲年谱
黄宗羲年谱,原名黄梨洲先生年谱,清黄炳垕撰。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不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门人私谥文孝。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史学家、思想家,清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其父黄尊素,明天启间官御史,东林党人,为魏忠贤所害。崇祯元年(一六二八),黄宗羲入都讼冤,锥刺魏阉遗党许愿纯等,羲声大振,时年十九。清军南下,同其弟黄宗炎于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募兵抗清,官明鲁王左副都御史,明亡后,他避居乡间,潜心研究历史,眼力讲学,勤奋著述,凡三十余年,创立了清代史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浙东学派。清初纂修明史,曾向他求教。毕生著作六十余种,一千三百余卷,内容广博。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行朝录及文集南雷文定等。其所撰自着年谱,正本及副本皆毁于火。 -
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
《待访录》共有二十一篇,讨论的主题有十三个。其中《原君》、《原臣》、《原法》、《学校》等篇最为近人所注意。导读者王泛森认为最能用来贯串《待访录》各篇大义的是两种政治原理之对立,究竟三代以后的君臣关系、制度设计、法律、兵制……等林林总总的议题,是从哪一种原理出发的,是“以天下为天下之天下”这个原则出发,还是从以天下为帝王之私产出发的? 黄宗羲回答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是认为被他理想化了的“三代以上”与“三代以下”,是两种政治原理之争:一种是天下是天下之天下,是公的、万民的、百姓的,并从此原理出发去思考、规划一切制度。在《待访录》中对君臣、方镇、封建、法律等重大问题的新思考,都是从这个原理出发的。与它相对的是“三代以下”之原理,即以天下为帝王“一家之私”为出发点的思考,对一切事物防之又防、密之又密,而最后归于无效。正因为两种政治原理截然相异,所以黄宗羲要求全变,而不是小小变革,要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即要从原理出发,重新检视两千年来一切的政治设计与政治实践。 -
明夷待访录译注
《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著名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计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胥吏》、《奄宦上》、《奄宦下》,共21篇。该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总结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路译注》以清五桂楼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甘三年丁酉(1897)十月丰城余氏宝墨斋本为参校,于各篇之首撰导读性题解,正文之后作简要注释和白话翻译。《明夷待访路译注》列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标准读本”系列。 -
明儒學案(上下)
本书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所著,共62卷,前有“师说”,后有附案,搜采明代“讲学诸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为此书”。凡王守仁、陈献章等名家及其支派余裔等,悉皆收录,又有诸儒学案、东林学案等。每人先有小传及思想概述,后为语录和代表论著之摘要。“于诸儒源流分合之故,叙述颇详,犹可考见其得失”,是研究明代学术史和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