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名家推荐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兼具教师与学者的卓越品质,循循善诱地引领读者,深入到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他的讲解格外清晰生动,但不失深刻与丰富;他呈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却保持着中肯开放的对话气质。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哲学课程最为理想的读本之一,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读完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会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 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本书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重要主题。 落脚现实,生动幽默 作者非常善于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阐述深奥的政治哲学原理,并且以美国作为民主社会的典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民主政 体的利弊。 ◎内容简介 应该由谁进行统治?为什么我应该遵守法律?应该如何控制冲突?公民和政治家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自由与权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它们是所有社会都曾面临的永恒难题。今天,我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样发问,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和托克维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些著作就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 在这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斯密什教授通过细致讲解这门学科的伟大经典,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广阔领域。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刻画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难题,斯密什教授将向我们展示,尽管我们不会通盘接受他们的答案,但他们总是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出问题。只有透过昔日最严肃的思想家的视角,我们自己对当下的关切才是可以理解的。 -
耶鲁精神
《耶鲁精神:感受耶鲁大学及其法学院》:耶鲁大学的很好地在了校徽上体现了出来,"Lightandtruth”,“光明与真理”。历经300年风风雨雨的洗礼,这几个字依然光芒四射。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耶鲁大学校长金曼?布鲁斯曾经说过,“只有在学校拥有全部的自治权利、每个教师及学者皆有研究自由的条件下,整个社会才会有完全的自由与平等。”而这也正是耶鲁的真正完整精神所在。”耶鲁其实位于纽黑文――美国比萨的起源地。于1701年由十位公理主义者在一个集会上所创立的,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位美国总统都毕业于此。 -
耶鲁女生
本书中这四五十篇文章,是作者从三年前,在学习与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感到又亲切又陌生。文章中间所提到的人和事有的已经离作者很遥远,而有的故事却还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回过头来看这本书里写到的人和事,要感谢多维新闻网的负责人何频先生,他对作者的写作投注无限的信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软硬兼施地鼓励其每星期一篇,以“专稿”的名义,在多维网站上重点推出。在作者父亲对其文章大泼冷水之际,何频先生总是坚定地支持予以发表。作者体会,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他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他期望更多地能够通过他的文章,使中文读者了解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的动态和看法。作者的文章是否有代表性?其实未必。去年秋天,作者因为既要承担全盘管理公司的责任,又要力拼报考法学院,超负荷运转的日子里,作者不得已中断了专稿的写作。好在现在在美国用中文写作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担任某种“代表”的压力也就可以渐轻。 作者父亲对他的文章挑过很多刺。尽管作者曾经对他的推敲大表不满,但是后来有时也暗自承认他的指点对他还是非常有益的。试想,每个星期只有与父母通两三次电话的时候才能够敞开了说中文,而平时从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到深夜睡觉最后一个梦境,都得用英语(偶尔还得用德语),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来练习、改进中文,在写中文文章时,词不达意和提笔忘字就成了绝对难免的事——当然这不能用来作作者写作进步甚慢的借口。而对中文读者的需求和趣味的了解,作者的父母比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 -
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world's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ntroducti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Asset Management Firms;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U.S.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Creation of Money;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surance Companies; Investment Companies and Exchange-Traded Funds; Pension Funds; Properties and Pr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The Level and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Risk/Return and Asset Pricing Models; Primary Markets and the Underwriting of Securities; Secondary Markets; Treasury and Agency Securities Markets; Municipal Securities Markets; Markets for Common Stock: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Markets for Common Stock: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Markets for Corporate Senior Instruments: I; Markets for Corporate Senior Instruments: II; The Markets for Bank Obligations; The Residential Mortgage Market; 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arket; Market for Commercial Mortgage Loans and 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arket for Asset-Backed Securities; Financial Futures Markets; Options Markets; Pricing of Futures and Options Contracts; The Applications of Futures and Options Contracts; OTC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Forward Rate Agreements, Swaps, Caps, and Floors; Market for Credit Risk Transfer Vehicles: Credit Derivatives and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The Market for Foreign Exchange and Risk Control Instruments MARKET : 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 offer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s occurring in the world's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e., innovation, globalization, and deregulation–with a focus on the actual practic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vestors, 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 -
走进耶鲁
執教耶魯多年的蘇煒在《世副》寫作的「耶魯漫筆」專欄文字組成。其視界從耶魯校園旁及世情世態,文章有長有短,亦莊亦諧;有校園諧趣與故國憂思,也有用心經營的詞章清趣。為此書作序的耶魯教授孫康宜欣賞書中的「語言乃生命的河流」之說,曰:進入此書,也是「進入另一條生命的河流。」 -
中国女孩耶鲁梦
人是多么脆弱,每一次苦难都会在我们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人又是多么坚强,只要苦难不至于致命,就可以在泥泞中挣扎着站起来,重新出发。 《中国女孩耶鲁梦》,关于苦难、关于坚强、关于爱、关于人生的动人故事。美国《时代》杂志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第一名,《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 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入选《出版人周刊》最佳图书…… 这本书献给所有寻找出路的人。不管境遇如何,请咬紧牙,依旧相信努力的意义、奋斗的价值。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身在美国的贫穷中国女孩,最终成长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 因为一场家庭变故,11岁的阿金不得不随母亲到美国投靠亲戚。然而,在这个看起来遍地都是黄金和梦想的国家,迎接她的是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陌生的语言,势利的亲戚,环境恶劣的贫民区,难以维持生计的工作……白天和夜晚,学校和 工厂,她奔波于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世界。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面对挑战与质疑,她一次又一次赢得读书的机会,最终被耶鲁大学录取。 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辨别是与非、善与恶,赢得自尊,赢得爱…… 【媒体及专家评论】 “一个关于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动人故事。”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一贯引人注目。” ——《美国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说母语时,他们本是聪明伶俐的一群,但一变成英语,却成了无知文盲。这正是新移民每天面对的问题。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