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1)》是作者是心灵的体会和生命的活力。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要做到发音清脆明亮、富有表情,其目的就是要做到风格的纯净。看来,古典钢琴音乐的“连线”已被小提琴音乐所吸收,因而这种连线已不再具有约束力的论点,在今天显然已经站不住脚了。说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1)》的目的,尽管不是让演奏者参与因比较各种版本而引发的学术问题讨论(这属于研究版的任务),但是,仍然需要附上一些十分重要的、不同于手稿的说明。 -
Mozart's Women
Throughout his life,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was enchanted, amused, aroused, and betrayed by women—his mother, sister, wife, sisters-in-law, female patrons, friends, lovers, and fellow artists—and he was equally complex to them. But ultimately the great composer loved and respected the women he knew intimately and those whom he admired from afar. In this fascinating, evocative, and compellingly readable biography, Jane Glover, acclaimed conductor and acknowledged expert on Mozart's life and work, brings these remarkable ladies vividly to life—the real women who shared the composer's tumultuous world and inspired some of his greatest musical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ose he dramatized in his magnificent operas. -
莫扎特-作品和生平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震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都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而又历尽坎坷,英年早逝,博得后人无尽的倾慕和喟叹。 本书在众多关于莫扎特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写出了大师不可思议的神奇和难以想象的才情,还写出了他与常人无异的平凡、天真和个性上的脆弱与缺陷,并以很大篇幅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 莫扎特是一位早熟的音乐天才,四岁学琴,六岁便在欧洲举行了一次旅行演出,所到之处,都引起了轰动。本书作者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文学手法,创作出了一个饱满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本书应当既是传记又是小说,在总体上它应当是实,但在细部上是虚,在大处是真,小处是诗。 -
莫扎特:音乐的神性与超验的踪迹
-
论莫扎特
莫扎特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不仅音乐创作史如此——柴柯夫斯基和马勒都把他奉若神明,思想史上的影响同样如此 本书提供了莫扎特音乐与基督神学的关系的两份现代文献:一,现代基督教神学泰斗卡尔·巴特在莫扎特诞辰二百周年时写的几篇隽永的随笔;二,现代天主教神学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汉斯·昆在莫扎特忌辰二百周年时写的两篇研究论文。基督宗教与欧洲音乐的关系,并非仅体现在欧洲音乐史上至今仍在发展的宗教性作品,也体现在神学家对音乐的沉思——施韦策尔曾写过五十多万言的巴赫研究。 巴特的几篇短文虽属杂性质,却透露出他的思想中一些颇为独特的方面,例如,他把莫扎特的弥撒曲与自己卷帙浩瀚的教义学联系起来:两者的本质都是堂皇上的荣耀。这些小随笔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是研究巴特思想的有学术价值的资料。 汉斯·昆的两篇论文则有相当的学术性,分别讨论两个有关联的问题:第一,莫扎特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其音乐作品的宗教属性是什么,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昆试图解答;第二,通过对莫扎特弥撒曲的神学解析,昆致力说明莫扎特音乐的基督信仰的品质。 收入本书的第三篇作品,出自音乐家之笔。不过,居尔克并非一般的音乐家,应该说,他是学者、诗人型的音乐家。居尔克出生于魏玛,早年主修大提琴、德语古典文学和哲学,分别在耶纳大学和莱比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和大学教授资格。 -
莫扎特书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