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元济书札(上中下)(增订本)
-
中华民族的人格
《中华民族的人格》是《新世纪万有文库》中的一本,在开始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前后,辽宁教育出版社提出一个口号:为建立书香社会奠基。这口号讲得颇有分寸:只求奠基,未敢说书香社会何时到来。在出版社说来,只是尽其在我,为建立书香社会出一份力。到了今天,我们是否可以说:书香社会正在到来了。 何以敢说书香社会正在到来?君不见,中国上上下下,正出现一股轰轰烈烈的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热潮。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首先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现在已经成了一项全民的活动。 要学习,就得在在有书本可得,处处有书香漾溢。学习自然不能本本主义,然而学习不能没有书本。几十年前的一个伟大号召: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眼下正在获得新的意义。 -
我的父亲张元济
《我的父亲张元济》是作者继《张元济年谱》出版以后的又一力作。 三年前的一天,树年先生来《编辑学刊》编辑部看我,告诉我《我的父亲张元济》的撰写计划,我当即表示赞同,并愿意在《学刊》上首次发表。 在编撰《年谱》的过程中,树年先生在家中翻箱倒柜,发现一些家谱、契约等珍贵文物,也重温了永远值得回味的与父亲五十多年相处的岁月,也许这些是树年先生撰写此书的动机之一吧。 -
仁智的山水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生于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父张森玉,字云仙,号德斋,历任广东知县,光绪七年(一八八一)殁于海南任所。张元济幼年随宦在外,十四岁时随母回海盐老家。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入县学为生员,五年后杭州乡试中举人,越三年,光绪壬辰(一八九二)入京会试,中进士,馆选庶吉士,散馆后分发刑部主事,翌年考充总理衙门章京,接触洋务、西学。因倾向维新,主办通艺学堂招官绅子弟习英文、天算、舆地等。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诏定国是,实行变法,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上“密保人才折”,向皇帝保荐张元济,三天后张元济受到光绪召见,并奏请实行新政,另上“痛除本病统筹全局以救危亡折”等为变法建言。八月政变起,被“革职永不叙用”。后携家南下,至上海,主持甫洋公学译书院。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先任编译所长,后任经理。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诏旨开复原官,然此后授职皆辞不就。宣统二年(一九一○)曾被推举为“中国教育会”会长。民国以后,张元济致力于经营商务印书馆,曾赴欧美各国考察及联系出版事业仍一九二○年由经理改任监理,一九三○年当选董事长,直至逝世为止。张元济参与、主持和督导商务印书馆近六十年,使商务从草创初期的简单印刷企业,转变为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及其他文化事业为一体的出版重镇,以协助教育、传播文化为经营宗旨,其贡献不为不巨。一九四九年后张元济曾担任人大代表、上海文史馆长等职,晚年病卧,一九五九年八月逝世,享年九十三岁。